待所有人坐下,苏玉倾看向凝璇道:“把她们的话,一字不落的记下来,将来做为呈堂证供。”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不敢随意开口。
苏玉倾让她们各自报了名字,那位檀色布衣的妇人,都称她李婶,那位抱孩子的年轻妇人,名叫刘翠。
苏玉倾道:“方才你们哭诉的,本妃都听到了,李婶丈夫战死,刘翠的丈夫伤残,还有你们,或多或少的被占了恤银?”
“是。”
“好。”苏玉倾点头,接着道:“不过本妃有几个疑问,你们的丈夫或儿子的恤银被占,那么多年过去了,怎么今日才来京中讨公道?
本妃是苏家女,但已嫁为人妇,即便你们要讨公道,也该是去苏府,为何来了寒王府?”
众人一听,是啊,要讨公道也该去苏府啊,人家都嫁人了。
李婶道:“王妃,我等平民百姓,若无人为我们撑腰,我们也状告无门啊,如今苏将军被召回京,有皇上为我们做主,我们才敢把这些事说出来,皇上公正严明,必不会不顾百姓死活。
我们也想去苏府,只是听闻苏老夫人体弱,怕扰了她老人家静养,只好到王府找王妃了。”
苏
玉倾浅笑:“苏将军被召回京,连本妃与王爷都不得而知,你是从何处知道消息的?
这么多年状告无门?当地的县令知府都不在吗?别说他们都被收买,当今圣上每年派巡抚走访各地,这么多年会发现不了问题?
听李婶的口音,像是平阳城人,平阳城距离京城上千里,即便坐马车,也要十来日,可你说你没有银子,那必然是没钱坐马车,若是农用牛车,少说也要近一个月,也就是说,你一个月前就知道皇上会召苏将军回京?
而你们来自不同城镇,互不相识,怎么那么巧,都听到消息,不约而同来京,准确无误相聚,一起来讨公道?”
李婶愣了一瞬,道:“王妃,民妇是活不下去,想来京中投奔远房亲戚,途中才听说此事。”
李婶话落,其他人也纷纷找借口。
“民妇是一路乞讨来的。”
“民妇是来京中谋生的。”
苏玉倾看向墨绿布衣的妇人道:“张婶一路乞讨而来,衣衫整洁,面色红润,身材丰腴,想必这乞讨的生活也不差吧。”
话落,看向刘翠:“来京中谋生?若谋生必然要先找伢行,试问哪个伢行会收留带着幼
子的妇人?”
张婶一愣,讪讪道:“民妇遇到好心人救济,还算过得去。”
刘翠则低头不语。
李婶道:“若王妃能把苏将军欠我们的银子还给我们,民妇们也能回乡过安稳的日子了。”
苏玉倾没理,站起身冷声道:“苏将军回京,京中百官都无从知晓,而你们却能得到消息,及时赶到京城,来寒王府讨要公道,真是好本事。
再者,你们口口声声说没有银子,那我倒想问问,李婶为何用的起江南荣斋特制的发油?
刘翠用的胭脂是上好的水胭脂,一盒至少要五十两,别告诉本妃这是你丈夫手脚未残时给你买的,这种胭脂保存再好,一年以后也无法使用了。
而你幼子手上戴的虽是银镯子,但这镯子却不是普通的素银,价值最少二百两。
还有张婶,你说你一路乞讨,先不说你的样子与乞讨之人天差地别,只说你手上的戒指,上好的翡翠,还是近两年的款式,你要做何解释?”
苏玉倾不知道这是背后之人故意给留的破绽,还是这些人被收买,便立刻想买些心念已久的东西,来王府前忘记这些细节,但这些是最有利的说明,围
观百姓都是证人,当然把这些说清楚。
接着道:“本妃父亲对军中将士训练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多加关照,那些伤残返乡的将士,父亲按规定发放发恤银,并且每年拿出自己一半的俸禄贴补他们,这些事你们不知道,但当地官府都有记录的,随时可查证。
本妃不管你们出于什么目的,但为了一己私欲,一些身外之物便满口谎言,诬陷他人,实在可耻。
今日所说的话,本妃已让人记下,你们各自按上手印,本妃会上人把这本册子送去官府,而你们也等着官府的传召吧。
审理过后,若当真是本妃父亲克扣,你们的银子会一分不少的给你们,还会补偿你们一笔,若查出来你们受他人指使,诬蔑朝廷官员,该受的罚,一个也别想逃。”
苏玉倾话落,转身回府。
那些讨公道的人怔愣片刻,纷纷看向李婶,眼中有些惊慌,她们原以为只是跟着闹一下,白得不少银子,没想到诬蔑朝廷官员居然要坐牢啊。
围观的百姓也回过味了,有人道:“看来这帮人,并不像她们口中说的那么惨啊,怕是有人想害寒王,找不到陷害的理由,就向王妃下手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