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贵族们决裂。
恐怕西夏用不了多久就被大宋灭掉了。
西夏兵虽远远比不上辽军的数量,但论杀伤力,并不弱于辽军。
耶律重元抬头道:“皇兄,一方面是那苏良诡计多端,一方面是西夏人心不齐,将领的脑子有问题,我们若与大宋打起来,只要硬碰硬,就不比他们差!”
“我们的人心就齐了?武将就有谋略了?大宋若不选择和我们硬碰硬呢?”耶律宗真反问道。
耶律重元顿时哑口无言。
当下的辽国,人心可是一点都不齐,首当其冲就是他与耶律洪基。
耶律洪基立即站出来道:“父皇,苏良算计西夏,应该是意在西夏内乱时,全面攻夏,但他没想到那没藏氏力挽狂澜,使得内乱未成。而今大宋并未向西北增兵,应该并未打算立即攻夏。”
“待他们攻夏时,我们不妨与他们在河北起一些摩擦,无论如何,必须要增大他们的损失,然后固守边境,不然他们下一个要打的,就是我们。”
耶律宗真认可地点了点头。
“确实如此。日后,若宋军全力攻夏,我们既不能让宋军将主攻方向转移到我们身上,又不能让他们轻松灭了西夏,此外,我们要全力练兵,提高作战能力。”
“对付大宋,也不能硬碰硬,还是要多动一动脑子的!”耶律宗真说罢,甩袖离去。
此话正是指向耶律重元。
耶律宗真现在对耶律重元越来越不满意,而对耶律洪基却是越来越满意。
此等局面,辽国的文武百官皆看在了眼里。
……
十月初三。
黄河河畔,军营中。
苏良看向狄青,道:“汉臣兄,我明日便先返回了,我先去趟熙河镇,交待一些开垦种棉之事,然后就直接回汴京城了!”
“嗯嗯,好。”狄青点了点头。
三日前。
苏良便告知过狄青并向朝廷写信汇报,他将返回汴京城。
至于狄青,自然要驻扎在这里。
他要代替范仲淹,成为大西北新的顶天柱石。
要带着士兵负责河湟区域所有的房屋建造、田地开垦、商贸运转等事。
还要将唃厮啰之兵以及愿意参战的兵都训练起来。
年后还有一场场大战呢。
苏良接着道:“另外,年后灭夏之时,我应该不会来了!”
“啊?景明,你这是何意?”
“我的任务结束了!接下来都将是硬仗,有我没我,作用不大。”
“可……”狄青欲言又止。
苏良自然明白狄青之意。
明年灭夏才是大收获之时,苏良理应享受灭夏的成果。
若不来,那就相当于出力最大之人,在收获成果时,将成果让给了别人。
“汉臣兄,我不缺军功,我该得到的都得到了,还和大家抢什么,一国之盛,在于文武平衡。我们日后还会与辽国有大战呢,让兄弟们多打一打,立一立军功,他们得了厚赏,家人的生活才会更有保障!”
其实,苏良还有更深的考虑。
这次河湟拓边和全歼嵬名军,他的光芒太盛,已经压住了狄青等武官的光芒。
官家和众相公都以为此次之功,苏良一人至少占七分。
苏良不想太耀眼了。
并且他一直致力于提高武人的地位,所以全面灭夏之战,他便不愿参与了,此话他准备待回京后再告知官家。
狄青怎能不明白苏良的良苦用心。
“景明,我代表所有士兵,感谢您!”狄青朝着苏良重重拱手。
……
翌日,苏良便开始返回。
这一次,他未带龙羽军,只带了当时从汴京城跟随来的三千禁军士兵。
此外,还带了刘三刀和独臂老乔。
刘三刀随苏良回汴京,独臂老乔则是回熙河镇。
年后。
龙羽军肯定要与西夏的铁鹞子有一战的。
他们更适合在这里训练,故而苏良早就向赵祯申请将他们留在了这里。
苏良本来也想将刘三刀留在这里,毕竟是建立军功的大好时机。
但刘三刀非要守在苏良身旁做护卫,若不让守,他就要去做苏良的牵马兵,苏良只能答应。
……
十月十二日,近午时。
苏良一行终于抵达了熙河镇。
此刻,熙河镇升格为城,已变成了熙州的州城所在地。
知州便是曾经的秦州知州刘存。
此外。
刘存还是紧靠着熙州的河州知州,因熟悉此处的官员紧缺,他做事又老练。
故而一人任两州知州。
苏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