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必死的结局,被于照安一搅合,反而给忠王带去了生机。
等到老皇帝醒悟过来,事情已成定局。
他要脸,之前维护忠王做戏做过了头,如今他就不能不管不顾的栽赃忠王,借此弄死忠王。就算是做样子,也要和朝臣们好生商量讨论。
忠王该不该背锅?
该!
忠王该不该死?
不该!
毕竟这一切,始作俑者乃是老皇帝。
尽管朝臣们没这么说,但是大家自有默契。有些话不必说出口,懂的都懂。
老皇帝比谁都懂。
正因为懂,他越发恼怒,气不打一处来。看于照安是越看越不顺眼。
老皇帝怀疑从一开始,于照安就是故意的,故意弹劾忠王,借此保住忠王。他从不怀疑下面臣子的智慧,全都是聪明人,没有一个傻子。关键就看聪明用在什么地方。
很显然,于照安的聪明用错了地方。
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这段时间于照安失宠了,在老皇帝跟前挨了好几次骂。凡是他的提议,都会被老皇帝没有任何理由的否决。偏偏同一个提议,换一个人来提,老皇帝就会心情很好的点头同意。
差别待遇啊!
江图笑歪了嘴。有时候笨,也有笨的福气。读书少,反应慢了一拍,也是有好处的。读书太多,心眼太多,就是于照安的下场。
不过,于照安笨人,很想得开,根本没将这些放在心上。而是等到老皇帝怒火发泄了一段时间,他独自求见,对着老皇帝正儿八经地说道:“谁都能死,唯独忠王不能死。就算忠王要死,也不能是陛下还在的时候死。”
此话没头没尾,邱德福站在一旁,揣测于照安究竟卖什么关子,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吗?
老皇帝却听懂了于照安话中的深意。
废太子一事,已经让他名声受损,天下都在唾骂。就连民间百姓都受到了读书人的影响,人云亦云骂他是昏君。
老皇帝一辈子要脸,老了老了却被人骂昏君,无数个夜晚气得睡不着觉,恨不得发狂杀掉所有胆敢骂他是昏君的人。到了白天,又要压下这口恶气,继续做个贤明君王,做一个慈爱的父亲,关爱忠王,打压那些污蔑忠王的臣子。
整个人彻底精分。
如果他借机杀了忠王,名声不知会臭成什么样,只怕天下打着废太子名义造反的人会更多。
废太子这面旗帜太好用,太能蛊惑人心。
所以……
忠王果真不能死。
就算把人圈禁起来,也不能死。十年之内,绝不能死。
十年之后,就要看情况而定。
老皇帝眯着眼睛盯着于照安,揣测于照安的目的。
于照安知道考验的时候到了,他趁机说道:“微臣是陛下的臣子,微臣只为陛下效命!其他人,包括忠王,皆是陛下手中的卒子。”
“你最好说到做到。”
然后,朝臣们就发现被冷落了一段时间的于照安,再次得到了老皇帝的宠信,有时候连左相李良程都要靠边站。于照安在朝中算是彻底站稳了,影响力逐步加强。
谢长陵被关押在天牢,消息却很灵通,时刻关注着朝中的动静。得知于照安度过危机,再次得到宠信后,他又让人给于照安传信。
这回,他没有找陈观楼,知道对方不会答应。他偷摸找了一个狱卒,帮他传信。
陈观楼对这些事情,一直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拦不住的。筛子就是筛子,哪哪都是漏洞。
不巧的是,天牢接连死了两个狱卒,一个是噎死,一个是淹死。全都是意外死。仵作查验尸体,没查出人为的迹象。
陈观楼不信,请老张头出面。
老张头摇摇头,“死因没有疑问,看不出人为的迹象。这种意外年年都有,你的疑心病太重了。”
陈观楼板着脸,“我不认为我的疑心病重。真没看出问题?一丝一毫都没有?”
老张头见他坚持,于是又重新检查了一遍,“真要说疑点,两具尸体的指甲太过干净。狱卒是什么德行,你比我更清楚。又不是人人都像你,那么讲究卫生。”
陈观楼跟着老张头的指点,忍着不适,以手绢遮掩口鼻,检查两具尸体的指甲。
干净吗?
以他的标准来说,指甲脏污,需得狠狠清理。
“这算干净?”陈观楼质问老张头。
老张头翻了个白眼,“你随便找两个狱卒来对比一下,就知道干不干净。”
说干就干。陈观楼回到天牢,将狱卒集合,一个个检查手指甲。
特么的,简直没眼看。
这帮人洗漱,从不关注手指的清洁卫生吗?
老张头没说错,死的两个狱卒,指甲略显干净,不太符合狱卒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