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非常大……”
随着方国辉的解释,李泽华慢慢听懂了。
原来青云投资和置业公司运营模式,是左手倒右手,用自有资金购入房产。
向银行借贷资金购入下一套房产,再用租赁合同投入金融市场融资,或再向银行进行二次抵押。
相当于自己有一块钱,加借来的一块钱,办了两块钱的事情后,用两块钱的优质资产发公司债,再借两块钱,最终一块变四块。
这样的负债规模对别人来说风险很大,但对青云集团目前发展速度而言,还在可控范围内。
毕竟到15年信贷资金对地产项目收紧之前,青云系的资产规模能轻松覆盖负债,把风险控制在一个相对低的水平。
仅仅是地产翻倍增值部分,就能轻松抵消所有负债。
李泽华利用先知先觉,已经全盘计划好了,16年涨价去库存,股市崩盘,大把有钱人没有合适投资渠道。
到16-19年,他准备把大部分非核心地段房产,利用吃了么的长期租聘合同未来收益,整体包装成优质资产,推向市场。
届时一大票炒房团,找不到盈利目标的公司企业,或千万亿万富翁必定蜂拥而至,主打一个不骗穷人。
都是自己的选择,怪不得别人,等未来地产行业见底,他再回购一波,一来一回差价赚到手软。
但以目前这份方案看,纯粹空手套白狼啊!
一块,不,就1毛钱自有资金,让三家关联公司互相倒手,通过一阵让人眼花缭乱的操作后,变成几块钱“自有资金”。
再加上后续餐饮店连锁计划,以及这份文件里提及的超市连锁,供应链体系,加起来起码涉及几百家公司,几千个合作企业或个人。
其核心就是复制麦当劳扩张之路,通过购买商业地产,租给吃了么餐饮店,小超市之类的连锁。
一赚正常租金,二赚营收分成,三赚加盟管理费用,四赚原材料,设备供应链体系的收入。
总之公司赚麻了,风险全是加盟商的,再以这些收益的未来预期,不停的向银行,金融机构反复借贷,发行债券融资。
争取用最短的时间,将公司业务规模扩张到一个恐怖的地步,最关键的一点。
就是在未来几年内,安排青云置业作为主体公司,成功上市套现。
计划里甚至连借壳上市资源,和未来楼市发展预期都略有提及。
“我算是服了,你们这帮玩金融运作的,也不怕将来把自己送进去啊。”
李泽华很头疼,说不心动是假的!
按这个计划办,说不定过上两年,他就能在一二线城市,拥有成百上千套商业地产。
能吃到房价上涨中最肥美的一块蛋糕!
最让人心动的是,所需资金还不多,有个三五亿的自有资金,就能完全转动起来。
后期如滚雪球依靠惯性,一两年时间,就能撬动几十上百亿资金投进来,两三年内做到几百亿完全没问题。
就是风险太大了点,简单一算账,每年光利息就得十几亿,再加上方国辉暗示的15%特殊费用。
以及上市买壳花费,恐怕没有六七十亿很难收场。
这万一中途出一点点差错,比如上市借壳计划没成功,几百亿债务压下来,整个青云集团都会被拖垮。
“风险太大了,哪怕不用名下其它公司做连带担保,最后玩出问题,谁能保证我本人不会被牵扯进去?”
说到这,他不由的想,这帮人会这么好心?
说到底还是看中青云体系几家公司运营的好,有源源不断的收益支撑这个计划落地。
至于背后有没有其它不可告人的目的。
他不敢细想,也没必要平白无故得罪人,顺其自然,装傻充愣,先把到手的好处吃到嘴里再说。
方国辉还要再劝,“做事业,怎么能不冒点风险呢?
真是太可惜了,如果按这份计划走,用不了三年,公司就能成功收获一家,市值上百亿的上市公司控股权。”
对此,李泽华只是推脱,还需要和背后其它股东商议,不过其中有些计划可以先做着试试看。
一毛钱变一百的扩(作)张(死)之路不能选,变一块的他还是敢于尝试的。
见他执意不肯松口,方国辉没办法,“那这位您还见吗?”
“是个人才!”
李泽华关上电脑,思索片刻后,道:
“约个时间见面谈吧,这里面还是有许多可圈可点的亮眼之处,如果能严格把控风险。
尤其是规避政策上的擦边,还是能够为公司发展提供帮助的。”
“好的,如果没其它事,我先出去忙了。”
又聊了一会,方国辉才起身离开。
“先是一个公司债,现在又来一个上市公司控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