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回来的时间不算早,等靠近村里时,江姜能远远看见有些人家冒起的袅袅炊烟了。
白色的炊烟随着风的吹动幻化成不同形状,给翠绿的山林增添一抹配色,金色的霞光像个贪玩的孩子,依依不舍地离开。
江姜重新将东西从空间中取出,沉甸甸的东西直接将她的背压弯。
艰难地走了几步路之后,满头大汗的江姜像是看到了救星一般,大声喊道:
“张扬哥,这边!这边!”
张扬,是住在原主家不远处的张山叔叔家的儿子,也是小时候原主的玩伴。
最近两年张叔的身体不好,家里的农活都是他在做,也没法出去打工。
听到呼喊声,张扬还以为自己耳朵出了问题,江姜不是在城里读大学吗,怎么会突然回来。
等到他转过身来,看见朝自己挥手的女生后,脸上露出笑容。
“江姜,真是你啊,这不是还没到放假的时候吗,怎么回来了?”
他边说,边从江姜手里接过各种东西,上百斤的东西被他轻易扛在肩上。
原本江姜还想着拎些东西,但都被张扬给拒绝了。
他一手拎着几十斤糖,一手拿着农具,背上背着上百斤的瓜子和各种饼干,走路比江姜还快。
走了约莫十多分钟,张扬把江姜送回她家。
明明几个月没回来,但院子里却像是经常打扫一样,干干净净,江姜拿出钥匙,进了屋子,里面的东西也是一尘不染。
张扬见状,解释道:“你走了之后,我妈和汪奶奶她们隔三差五地过来打扫一下,不然这屋子几个月没人住,等你回来估计就住不了了。”
农村,特别是潮湿的山区,这种泥瓦房几个月没有人居住,很快就会变成各种小动物和植物的天堂。
江姜有些感动,村里的人对原主确实没话说,她想起什么,从带回来的口袋中,装了不少硬糖,饼干,还有瓜子递给张扬。
“回来得匆忙,只带了这些,你拿点回去给张叔王婶,还有小望子他们吃。”
张扬连忙摆手,脸上露出几丝慌张。
“要是我拿了你的东西,我爸妈知道肯定要把我打死。”
江姜想了想也是,便提议:
“正好我有事要找张叔他们,这些东西你拎着,到时候我和他们讲。”
在江姜软硬兼施之下,张扬又被迫当起了运输苦力,不过他自己也很开心就是了。
张扬嘴里含着一颗糖,边和江姜聊天。
当他听到江姜讲述自己的大学生活时,眼里流露出几丝羡慕,却又装作不在意。
“咱们村,就属你脑袋瓜子最灵光,也不知道现在这几个孩子,以后有没有能考上大学的。”
江姜当初上大学时筹集学费和生活费,张扬家里当时正好卖了谷子,几千斤谷子总共也就卖了一千多块钱,是一家人辛苦大半年的成果,同时也是他们家唯一的经济收入来源。
当时张叔一家毫不犹豫地拿出两百块,为此他们几乎大半年都没有沾过荤腥。
还有常来江姜家里打扫的汪奶奶,她名为汪春萍,丈夫早亡,儿子早年参军牺牲,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每个月她能领取三四百块的保障金。
汪奶奶把钱都攒着,平时村里谁家孩子生病,受伤,实在没钱,汪奶奶就会把钱拿出来。
她自己的孩子没了,在她眼里,村里的孩子就都是她的孩子。
所以汪奶奶格外收到村民们的尊重和爱戴。
“也不知道汪奶奶怎么样了,上次我回来,她还在说自己的牙齿松动了,连最喜欢的米花糖都不能吃了。”
“现在更不能吃了,汪奶奶牙齿差不多都要掉完了,听人说现在镇子上的医院能配假牙,但她觉得太贵,不愿意去,说是自己喝点稀饭就行。”
张扬说起这话来,只能摇摇脑袋,汪奶奶的性子倔,只要她不愿意的事,谁也不能强迫她。
江姜把这事记在心里,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很快就到了张扬家。
张杨家的院子还算大,前边是一座平房,旁边就是一块种满玉米的自留地。
此时的玉米已经成熟,细细长长的茎秆参差不齐,颜色黄绿交加,风一吹,沙沙的声音便响了起来。
见江姜一直盯着玉米地,张扬笑着说道:
“你是不是又馋烤苞米了,等会我给你烤一个。”
“好啊,好久没吃了,上学的时候吃过总感觉不是那个味。”
“那可不,哥可是练了十几年的技术了。”
想起小时候他们几个孩子去家里玉米地偷玉米来烤,吃得满脸灰的场景,两人相视一笑。
在院子里蹲着玩泥巴的小望子听到声音,撅起屁股,脑袋朝下,从两腿之间看去。
“奶!杨娃子和江姜姐姐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