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到徐光启考上万历皇帝的进士时,已经42岁了。”
“至此,入仕的三部曲总算大功告成。”
“徐光启到北京后,先在翰林院打了个前哨,接着就到礼部上任了。”
“从万历、泰昌、天启到崇祯,皇帝不停地换。”
“徐光启的官做得也不大顺,三起三落。”
“可是技术型官员徐光启,只要在任上,就没那么多繁文缛节,卷起袖子埋头实干。”
“徐光启的宗旨就一条,想要关心国计民生,就要农业和军事两手抓。”
“徐光启一边读兵书练武艺,引进和仿制红夷大炮,训练火器营,加强京师的戒备和操练。”
“一边忙着兴修水利和技术发明,在天津开辟水田,改革军屯,推广高产作物。”
“这些技术上的事情,一点也难不倒徐光启。”
“水文、地理、测绘、武器制造等旁门左道的西洋技术,终于派上用场了。”
“虽说这些对奄奄一息的明朝不可能妙手回春,但至少对百姓的生活、军队的防务,还是颇有益处的。”
梁启超: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火器、军事、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堪称学贯中西。
万历二十一年的时候,徐光启在韶州首次接触到了西洋传教士郭居静。
从郭居静那里,徐光启第一次见到一幅世界地图,第一次知道在大明帝国之外竟有那么大的一个世界。
第一次知道地球是圆的,第一次听说麦哲伦乘船绕地球环行了一周。
第一次听说伽利略制造了天文望远镜,能够清楚地观测天上星体的运行。
所有这些对徐光启来说,都是闻所未闻的之事,毕竟那时的中国人还认为天圆地方。
从此,徐光启开始学习西方的数学、天文、历法等自然科学,研究西方的火器、军事技术。
徐光启虽然精通数学、天文、历算、火器、军事等先进的西方技术,学贯中西,然而却是命运多舛。
当时大明帝国在与满清八旗精兵的对阵中一败再败,徐光启上奏抵御清兵的十条建议不被皇帝采纳。
几次上书请求去练兵以报效国家,也被同僚四处拆台。
泰昌帝即位之后,辽阳被八旗精兵攻破。
泰昌帝启用徐光启,重回朝中的徐光启提议铸造西洋大炮,却遭到兵部尚书的弹劾而丢官。
天启三年,徐光启再次得到重用,任礼部右侍郎。
但仅仅在一年之后的天启五年,又遭到魏忠贤的弹劾,徐光启被迫再次辞官归隐。
崇祯五年,崇祯皇帝以徐光启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要事务。
然而此时的徐光启已年满七十,并于第二年去世。
徐光启虽有经世治国之才,忠君报国之志,真的是生不逢时。
从徐光启十年苦读到被信任掌权之时,已是即将离世之人,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
徐光启尽心尽责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中国科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