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成未丰收,祥瑞未到,以致不足以泰山封禅。
魏征均肯定了唐太宗的功绩,但认为虽太宗有上述六点理由。
然隋亡大乱之后,人口没有恢复,国库粮仓空虚。
而太宗驾东去泰山,大量的骑兵车辇,耗费难以承担。
且太宗封禅泰山,则各国君主聚集,远方夷族首领跟从。
如今从伊水、洛水东到大海、泰山,人烟稀少,满目草木丛生。
这是引戎狄进入大唐腹地,并展示大唐的虚弱。
况且赏赐供给无数,也不能满足这些远方人的欲望,免除几年徭役,也不能补偿老百姓的劳苦,像这样崇尚虚名而实际对百姓有害的政策不可采用。
唐太宗认为魏征说的有道理,再加上当时正赶上黄河南北地区数州县发大水,于是便停止封禅一事。
泰山封禅可是历代帝王头等大事,能够去泰山封禅对帝王有莫大的荣誉。
可唐太宗却能听从魏征的谏言,硬生生压下这天大的诱惑,这一点远不是他能做得到的。
“贞观六年三月,长乐公主即将出嫁。”
“因是皇后所生,李世民为其筹备嫁妆,礼数加倍于永嘉长公主,严重逾越制度。”
“魏征反对,称长幼应有所尊崇,情有浅深,但礼法不应相逾越。”
“李世民听从其言并告知了长孙皇后,皇后嘉赏其忠直谏言,赐魏征赏钱四十万,并赐予大宅。”
“一次李世民曾罢朝回到宫中,怒气冲冲地道找机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问是谁惹怒陛下,李世民道魏征常在朝堂上羞辱他。”
“皇后退下,穿上朝服站在庭院内,李世民惊奇地问这是何故。”
“皇后道常听说君主开明则臣下正直,如今魏征正直敢言,是因为陛下的开明,于是祝贺陛下。”
“李世民听完之后,这才转怒为喜。”
“贞观八年,李世民想要分派大臣为巡查大使,没有得到合适人选。”
“李靖推荐魏征,李世民称魏征规劝朕的过失,一天也不能离开身边。”
“贞观十年正月,梁、陈、北齐、北周和隋五部史书编修完成,历时八年。”
“魏征为总编修,其中《隋书》由他主要负责。”
“李世民十分欣喜对各级别进行嘉奖,魏征以总监之功,赏赐丰厚,进封郑国公。”
“魏征自认无功于国,只是凭借谏言便参于朝政,自觉惭愧,便以眼睛有疾病请辞官职。”
“李世民没有答应,知道需要魏征这样的柬臣继续辅佐。”
“贞观十年六月,魏征又二次辞官。”
“李世民仅仅允许辞去侍中减轻压力,后又提拔为知门下省事。”
“贞观十一年,有重臣病逝。”
“李世民想起用魏征补上空缺,但魏征坚决不受。”
赵祯:要是也能有魏征这样的臣子时常劝谏朕,那该有多好啊!
他望了望身后的屏风,上面书写有魏征的《十渐不克终疏》,用以警醒自己。
魏征哪怕病重,也以谏诤为已任,为匡正太宗德行推进贞观之治向前拓展。
魏征除了陪伴君侧,随时廷对之外。
还夙兴夜寐,孜孜不倦,写下了大量奏疏。
贞观十一年的时候,太宗出巡洛阳进驻昭仁宫,对地方官多有谴责。
魏征上疏《三论时政疏》,谏言隋朝因郡县形成无节制的风气导致灭亡,唐取代隋更应谨慎约束。
太宗非常吃惊,意识到了自己的过错,称没有魏征是听不到这样的谏言的。
唐太宗后期生活日渐奢靡,魏征趁太宗诏五品以上官员议事之时。
提出了政事不如贞观之初的事实,并上疏《十渐不克终疏》。
指出太宗游猎纵欲、亲小人疏君子、崇尚奢华、劳役百姓等不予克制的后果,再次提醒太宗居安思危。
太宗听后深受感动并愿意改之,并将魏征的谏言做成屏风,可以天天看到警醒自己。
而他也效仿太宗,把魏征的《十渐不克终疏》做成屏风警示自己。
“贞观十七年,魏征的病情日趋严重。”
“魏征家中没有正厅,原先李世民屡次要为他营造,都被谢绝了。”
“前尚书右仆射温彦博病逝以后,家中没有正厅,灵枢就停放在侧厅里。”
“李世民得知这一情况后,才命人为之赶造了正厅,便为此唏嘘不已。”
“现在眼见魏征的病势转重,李世民为了让这位贤相寿终正寝,便用正准备建造小殿的材料给魏征建造了正厅,五天就竣工了。”
“李世民又顺从魏征所崇尚的高洁,遣派宫廷使者带着不加纹饰的屏风等家具赐给魏征。”
“魏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