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逆转。”
“梁启超少年英才,享誉广州城,又靠着内阁大学士李端芬的关系结识了一批京城高官,这样的梁启超成为了康有为最忠实得力的宣传者。”
“康有为开始在两广讲学收徒,开办万木草堂,酝酿维新变法理论,刻印大量变法书籍。”
梁启超:老师对当下时局的理解,我自愧不如。
每每回想当初前去拜访老师,他就被老师的思想所震撼。
老实说,他当初是抱着一种高高在上的心态前去拜访老师的。
毕竟他年少成名,是一个举人,而老师那时不过是秀才而已。
要不是听说老师在京城搞出了一些动静,年少轻狂的他是不会特意去拜访一个秀才的。
当时西方的思想冲击着中华大地,各种要求改革的呼声也是日渐高涨。
而他一直在读圣人书,自负对圣人之学有一定的见解,便想着看看老师口中高呼的变法革新是怎么一回事。
于是抱着了解西方思想的心态前去拜访老师,想要看看圣人之学和西方思想有何不同。
可当他从老师那里听到民权、平等、议会等思想时,他内心掀起惊涛骇浪,被这些西方思想所震撼。
也正是感受到了西方思想的震撼之处,他才决定以举人的身份拜师一个秀才。
“很多人评价康有为喜欢自吹自擂,说话夸张,心高气傲。”
“他在保皇运动时期,也曾为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不惜篡改事实,伪造光绪密诏。”
“他的有些思想也是从别人那里剽窃而来,且他提倡享乐,反对封建禁欲思想,后期拿着华侨捐过来的钱过相当豪华的生活。”
“其实康有为在当时也是一个极富争议的人物,政敌评价他傲慢专横、狂妄自负。”
“然而另一面,康有为是个天才级的宣传家、鼓动家。”
“他敢说敢为,充满爱国热情,按照自己的理想坚定去实践。”
“也许很多和康友为同时想到中国需要变法的人,甚至可能比康有为更早。”
“但是他们的宣传水平有限,不是遭遇抵抗,就是没有引起大的反应。”
“很多人也没有康有为的狂妄,不惜断送自己的前途来排斥当时占据主流的封建学说。”
“很多人也没有坚定实践下去的信念,只写写书,并没有如康有为一般出来各方奔走,大声疾呼。”
“康有为几番上书,力陈改革,虽被人视为张狂,但他没有屈服。”
“他的学术造诣确实没有很高,好求博,经常一知半解就急于大发议论。”
“这样他提出的变法主张有很多不切实际的内容,比如变卖边疆土地等。”
“但是说他学术造诣不高,是跟那些顶级的知识分子相比。”
“他积极学习宣传西方人文科学思想,涉猎甚广,系统研究并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变法改革方案,能够到达打动光绪和一帮大臣的地步,这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
“是中国这个特殊又动乱的时期,选中了这个狂妄而喜欢自吹自擂的康有为。”
“狂生康有为的《新学》把当时官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宋学汉学毁为基于伪书的思想,在《孔子改制考》考虑把孔子重新塑造为勇于变法创新的人物。”
“如果作为学术书籍,这些书贡献有限。”
“但是如果把这些书看作是政治宣传书,则大获成功。”
“在普遍信仰孔子的时代,他的托古改制减缓了阻力,借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萌发迅速传播。”
“而保守派的诽谤也随之而起,妖言惑众,毁灭圣教,几次焚毁康有为的书籍。”
“但是变法改良的历史趋势已经形成,康有为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康有为的书籍屡次遭到焚毁,却又屡屡复印流传。”
“刚萌芽的改革派借着同样刚萌芽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正奋力想要突破保守派的言论封锁。”
“正当此时,甲午战败的消息传来。”
张居正:康有为虽说人品方面有些瑕疵,但和他为了拯救中华而鼓吹变法革新相比,这些瑕疵就有些微不足道了。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是他一贯的主张。
只要为了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哪怕个人方面有些缺点也是可以接受的。
他主导大明的改革是如此,如今的康有为也是如此。
康有为的个人品性先不论,单说他为了救亡图存所做的贡献,就已经足以弥补这些瑕疵。
在当时顽固派占据主流的时代,康有为冒着断送前程的风险四方奔走变法革新,这样的勇气尤为难得,极少有人可以做到。
也正是这份难得,才更显得康有为的爱国热情难能可贵。
老实说,就他所看到的,康有为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