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女生耽美>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233章 君主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3章 君主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3 / 7)

“手握大权的多尔衮和他所掌握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为满洲八旗成为中原正统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对于年幼的顺治皇帝来说,多尔衮却成为了清廷实际上的最高决策者。”

“顺治四年十二月,在满汉大臣的请求下,多尔衮被允许不对皇帝行使跪拜大礼。”

“第二年十一月,顺治又晋升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

“顺治七年十二月,三十八岁的多尔衮病故于河北滦平。”

“一位凌驾君主之上的权臣突然去世,却是年仅十四岁的顺治亲政的意外机会。”

“顺治把多尔衮的一系列罪状公之于众,清除了多尔衮的亲信,起用了被多尔衮罢免的大臣。”

“刚刚亲掌皇权的顺治皇帝,急需在制度上打破祖制的束缚,减少在决策上对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依赖。”

“但在已经日趋完善的议政王会议制度面前,年轻的皇帝并没有太多行之有效的办法,而已经成熟的明朝专制体制自然成为顺治皇帝不得不学习的榜样。”

“1658年,顺治下令在内三院的基础上建立内阁,试图将一个马背上建立的政权改组为一个稳定的文治政权。”

“但仅仅三年后,顺治就驾崩了。”

雍正:朕爱说实话,多尔衮虽然大逆不道,但不得不说多尔衮对大清有莫大的功劳。

他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多尔衮实际上是清朝建立起全国统治的一个真正的缔造者。

因为那时候天下还没有彻底平定,而顺治爷年纪还小,只有几岁而已,一切都要靠多尔衮。

那时候是多尔衮指挥清军入关,派兵去打农民起义,然后下江南去消灭那些南明政权。

所以客观来说,多尔衮对于清朝的建立,是有非常大的作用的。

但不管怎么说,多尔衮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此滔天大罪,实属死有余辜。

“随着年仅八岁的康熙登上皇帝的宝座,顺治帝的改革尝试也宣告终结。”

“根据顺治遗诏,索尼和鳌拜等四位并非宗室亲贵的议政大臣被任命为辅政大臣。”

“四位辅政大臣上台伊始,便立刻下令废除内阁,将顺治皇帝作出的汉化改革一一废除。”

“而四大臣中原本排位靠后的鳌拜,也逐渐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的权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中。”

“1669年,康熙八年五月,在一举铲除专权跋扈的鳌拜集团之后,被迫中断的改革在年仅十五岁的康熙手中得以继续。”

“第二年八月,康熙下令重启内阁,并按照明朝内阁的体制将制度细化完善,使得清朝内阁真正成为国家行政体系中的中枢。”

“来自全国各级官员的奏章,在送呈皇帝批示之前,都要由内阁学士先行审阅,再把他们的批阅建议和处理意见连同原先的奏请文书一起送交皇帝钦定。”

“这种被称为票拟制度曾经是明朝内阁最为重要的职责,也是内阁大学士们最核心的权力。”

“但鉴于明朝内阁首辅权重的教训,康熙授予大学士的权力极为有限。”

“在康熙建立的权力格局中,没有实权的内阁成为名义上的负责处理国家日常事务的最高机关。”

“但在尊崇满洲的既定国策下,议政王大臣会议仍然保留了奏军国重务的特权。”

“为了进一步加强手中的皇权,康熙开始尝试从明朝承袭的政治体制中寻求突破。”

“在乾清宫广场南侧有一排房子,是在紫禁城之中唯一比军机处更接近大内的场所。”

“公元1677年,康熙皇帝从翰林院内选择了博学善书的年轻汉族官员,在这里组成了一个新的办事机构南书房。”

“南书房原本是康熙皇帝读书的场所,而入职南书房的官员们每日的工作,便是陪伴皇帝讲今论史。”

“尽管康熙曾多次告诫,入值南书房的官员们不得干预外朝处理的政务,但是有时也让他们参与特颁诏旨的草拟书写工作。”

雍正对于顺治爷和康熙爹的事迹了解得比较多,因此可以深刻明白每一件事背后的用意。

那时候顺治爷突然去世,新立的父皇年纪太小,还没有处理政务的能力,很现实的就需要一些年老的大臣来辅佐。

由于顺治爷汉化比较严重,满州的王公大臣对这一点很不满意。

这些王公大臣会利用父皇即位这样一个契机,加强和突出王公大族的权力。

而顺治爷给父皇指派的四个辅政大臣都是为大清出过大力的,也特意让他们四人制约议政王大臣的权力。

只不过后来鳌拜嚣张跋扈,一个人大肆专权,危害皇权。

所以父皇长大了之后,就把鳌拜灭了。

父皇为了加强皇权,专门组建了一个南书房。

入选到南书房的这些人,挑的好多都是一些文学水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