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永历朝廷的文武百官开始组织撤离昆明。
李定国传谕百姓,让昆明周围的数十万民众各自远遁。
一时间,昆明城外哭声鼎沸,不少人扶老携幼想要跟随大军和朝廷行动。
李定国看着眼前的一幕也是悲从心来。
而永历帝虽然无能,可生性还是善良的。
眼见昆明的局势如此,永历帝以恐清师无粮,徒苦百姓为理由,发布圣旨,让李定国不要烧毁昆明附近仓库中的存粮。
以免清军到时候搜刮附近的百姓。
李定国接到圣旨后也是赞同了这个方案。
然而李定国和永历帝的此举,却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
昆明一带的仓库中存粮极多,即便明军和百姓全力携带,再加上北盘江战事的损耗。
剩下的粮草,仍然足够十几万清军食用到第二年的九月份。
正如洪承畴所言:至今九月方完,不待用银买运,计节省银数甚多。
孙可望时期的老本,秦兵们没用上,北盘江战起,永历朝廷又没能力送到家门口。
最后慌忙撤退之际,来不及携带,却荒唐地落入了清军之手用以资敌。
昆明一带的存粮,以百万石说其实都算是保守了。
十几万清军能够食用大半年,按照军队口粮计算。
十几万士兵在战斗时,一人一年至少得食用七八石粮食,远远超过训练时的五石水平。
光是这一项,清军的消耗就已经在百万石左右。
而清军和明军最大的不同,那就是他们随军携带的马骡众多。
顺治甚至规定,八旗兵远征,每人要携带四匹马匹。
得益于手中的马骡众多,光是多尼手中的数万兵马,随军马骡都至少有十几万匹。
再算上其他清军的部队,十几万清军携带的马骡绝对在二十万以上。
这马骡的粮食消耗远远要比士兵多。
日常时期,士兵一天食用大半升粮食就够了,可马骡,特别是战马,一天至少得三四升粮豆,再加上干草。
如果是战时,为了不让马骡掉膘,所需要的粮草会大幅度提升。
清军装备的二十万匹以上的马骡,大半年的粮食消耗,而且还是战时,保守估计都得在两百万石粮食以上。
如果再算上,清军的战线一度推进到磨盘山一带,作战时粮食在运输途中的所产生巨大损耗。
清军大半年的军事行动,消耗四五百万石粮食,是绝对有的。
从洪承畴的奏疏中可以看出,昆明附近的粮食存量何其巨大!
而这还不是云南存粮的全部。
在云南大治之后,大西军就曾因为仓库狭小,不得不暂借寺庙存储。
从永历八年开始,孙可望就在蒙自、开远等地,修建义仓,用来存储吃不完的余粮。
可以说,另一个时空中十几万明军遁入云南各地,能够坚持那么长时间的抗清行动。
靠的几乎都是孙可望时期的遗产。
如果不是在云南各地设有义仓,留有存粮,南明在昆明失守的抗清事业根本坚持不了那么久。
孙可望虽然不在了,可是相比于其他,他留下的遗产却是南明一方的根本。
光是在昆明一带的数百万石存粮就是一笔难以估量的资源。
只可惜,到最后兵马自行哗散,粮食拱手让敌。
考虑到在磨盘山之后,郑成功进攻南京,实际上是把清军脆弱的后勤补给线给截断了数月时间。
李定国和永历的行为,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如果能够烧毁昆明一带的存粮的话,在郑成功和张煌言,截断长江航运之后。
清军甚至在昆明都有可能立脚不住,根本推进不到滇西一带。
他们所做的只能是自我感动一番,而对整個抗清大业来说留粮资敌是一次巨大的败笔。
在永历朝廷开始撤出昆明之时。
邹简臣和陈建等蜀藩旧人为了完成刘文秀的遗愿,依旧在苦求永历帝能够北上四川。
然而他们的这种行为非但没有效果,反而因为路线之争彻底的激怒了李定国。
“晋王,邹简臣和陈建等余孽,这是在跟您对着干啊!”当天夜里,马吉翔拱火道。
蜀藩撤往四川的主张,完全是要马吉翔的命。
既然如此,马吉翔就和蜀藩是不死不休了。
“那你的意思是?”李定国皱眉道。
“拘捕邹简、陈建、刘玄初等人,斩首示众,以正朝廷法度!以示晋王之威!”
李定国闻言双眼陡然睁大。
他在北盘江战败后威望扫地,已经大不如从前了。
而为了保持威望,没有其他招数的话,也只能在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