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大为回到家的时候,天早已经黑了,跟爹妈打了声招呼便回家去了。
韩静凡一如昨天一样坐在炕沿上,旁边点着一个蜡烛,她看到于大为终于回来了,起身将炕上的桌子搬到了地上,把炕头的被子拿过来铺上。
“给。”于大为脱下外衣,狗皮帽子,还有手焖子,从怀里拿出一本泛黄的二手书放到了炕沿上。
前世他就知道韩静凡不爱说话,但喜欢书,也爱看书。他也是结婚后的某一年春节过后,带媳妇回丈母娘家知道的。
丈母娘把自己带到仓房,角落里摆了足足四箱子的书。
丈母娘还跟他说,小凡从小没什么朋友,就爱看书。自己在村子里帮老太太挑水,砍柴,干各种活计赚点钱,全都买了书。
偶尔也会去小学老师家去借书看,两家的屯子紧挨着,离得不远。可后来村里人总在后面嚼舌根,小凡打那开始便再没读过书了。
于大为听到这些事情的时候,老大都已经四岁了。
丈母娘没啥文化,便想着让于大为看看把这些书处理了,是拿回去还是卖废品,自己拿主意。
当时于大为穷的叮当响,一听到能卖钱,当场不顾韩静凡的劝阻,把那些书当着大家的面全卖了,事后从村里小卖店,买了不少好东西给自己这几个大舅哥,大姨子。
老韩家有四个兄弟姊妹,两个大舅哥,一个大姨子,韩静凡算是家里最小的那个。
听丈母娘跟他说,当初其实在小凡后面还有个小崽儿,可三岁的时候家里太穷,夭折了。
具体咋回事,于大为没细问,丈母娘也没细说。
许是不愿回忆起的难过事。
如今这些书应该还在老韩家仓房里,他今天回来特地买本书,便是想起了曾经自己做的混账事。
他亲爹于老蔫也是个爱看书的主,如今里屋还有一箱子的书,只不过这些年为了生计,似乎也是看烦了,便没了再开箱看书的兴致。
他老于家比老韩家还多个孩子,家里五个兄弟姊妹,于大为是老大,老二和老幺儿一个念大学,一个念初中,此时的义务教育已经开始,但没有普及开,上学花钱的地方还很多。
如果是户口是农村的,孩子去了城市念书,甚至每个学期还要单独交一笔借读费。
“你怎么想起送我书了?”韩静凡眼神先是有些惊讶,随后伸手拿起了那本泛黄的《西游记》。
“回来的路上正好看见有个旧书店,就进去看看,顺便暖和暖和。”于大为走到炉子前,给炉子里添了一把苞米瓤子,然后用两块木头压在了火堆上。
“谢谢。”韩静凡做梦也没想到,这个男人会给自己带东西回来。
自打去年结婚到现在,对方除了四处借钱,天天不着家(不回家),从来没有对自己这么好过。
这一年他俩吵的架,比说的话都多。
好像自从昨晚回来以后,他就变了。
短短两天,是什么能让一个人变化那么大呢。
她双手捧着《西游记》线装本,呆呆的望着小凳子上的宽厚背影有些出神,下意识伸出右手抚摸了一下隆起的肚子。
希望对方能一直这样吧。
“我那个设备让我给退回去了,钱一直没告诉你,是高利贷借的,已经还上了。”
“买这个房子的三千五百块钱,是老丈母娘私底下借给我的,这个我也会尽快还上的。”
于大为双手拄在炉钩子上,看着炉子里燃着的火苗,耳边听着炉子里传来“呼呼”的风声:“小凡,你对未来的生活有什么想法吗?”
他想了很久,决定还是把买车的事情告诉她。
上辈子两个人之所以最后各自猜忌,分崩离析,其实他自己占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原因。
他我行我素惯了,对韩静凡也只是觉得对方皮囊好看,其它的和一个农村的老娘们没什么区别。
这大概就是他从城市回到农村之后留下来的大城市病,高高在上,有些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的。
当初他对韩静凡说了很多伤人的话,尤其记得刚结婚的那两年,他说的最多的便是“伱一个农村老娘们懂个啥!你有我懂得多么!”
好像那时候对方从来也没反驳,只是眼神里永远带着无法言语的哀伤。
自从韩静凡离开世界后,他就好像丢了魂似的,偶尔在梦里梦见她,但和记忆里不同,她仿佛像雪中的仙子,不染尘埃,却洞察世事。
“我吗?”韩静凡呆呆看着于大为,似乎还没有从刚才对方说的话里回过神来,又或者第一次对方主动询问自己的建议。
“我不清楚,生在农村,有机会还是想去大城市看看的,也想过不缺吃喝了就写点什么。”韩静凡腼腆一笑,右手掠过额前的发梢,望着漆黑的棚顶,“不过我想未来还是会在农村吧,种自家的地,养两头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