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历史军事>钢铁先驱> 317珀尔修斯的作战计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17珀尔修斯的作战计划(2 / 3)

足、无法支付士兵军饷,以及珀尔修斯此刻的心态,他并不希望进行1场持久战,他渴望尽快结束这1切。

因此,他挺直脊梁,用烈士般的声音发誓:“若我注定丧命,那我宁愿死在战场上,也不愿像懦夫1样躲在暗处!”

“让我们在血腥的荣耀之光中勇往直前吧!”他的决心赢得了儿子们以及他最亲密的家臣米特里迪图斯的无条件支持。于是,他们决定发起最后1击,作为最后的决战。

此战的失败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无疑是毁灭。那么,胜利又意味着什么呢?当然,并非战争的终结和所有领土的完全夺回。即便有这样的想法也显得过于天真。即便珀尔修斯能像汉尼拔在坎尼战役中那样取得惊人的胜利,几乎摧毁亚历山大,后者也不太可能轻易放弃提比亚斯的所有收获。

然而,或许,如果珀尔修斯能够取得胜利,而且是1场辉煌的胜利,那么他或许能获得再次战斗的机会。若他能借此机会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那么局势或许会发展到迫使亚历山大坐到谈判桌前,让珀尔修斯从他那里获得某种让步的地步。

到目前为止,亚历山大还未看到任何谈判的必要,他未曾输过任何1场战斗,并坚信自己能够占领整个提比亚斯。这是珀尔修斯改变现状的最后机会。

于是,怀着巨大的希望和背水1战的决心,珀尔修斯开始准备他的军队,以无尽的敌意注视着那4万敌军。他和亚历山大的决战地点选在迪亚努河沿岸,靠近河流与大海的交汇口。那里正是莉莉比所在之地,地形平坦开阔,非常适合亚历山大的重骑兵和珀尔修斯的方阵作战。

个人而言,亚历山大并不喜欢这种地形,他更偏爱崎岖不平的地面,因为那样的地形对方阵兵更为不利。

遗憾的是,他无法在这里施展这种策略。因为附近并无这样的地形。提比亚斯的南半部总体上非常平坦,几乎无山丘可言。这样的地势极适宜农业发展,事实上,亚历山大在途中看到了大片肥沃的土地,田野里小麦、燕麦和其他农作物茂盛生长。

这对亚历山大而言是个好消息,意味着他将获得丰富的战利品。然而,这样的地形却不利于他想要的战斗方式。

特别是在莉莉比附近,方圆十公里内,亚历山大竟连1个小土丘都未发现。即使附近有山丘,他也不认为自己在上次失败后能够引诱珀尔修斯发动战斗。国王现在必定已经吸取了教训。

这1次,他们的角色互换了。现在是亚历山大在寻求战斗,所以他必须面对珀尔修斯,并以自己的方式应对。目前的劣势显然站在他这1边。因此,他希望在进攻珀尔修斯之前扩充兵力,希望能以兵力优势来抵消方阵在开阔地形上的先天优势。

亚历山大已经做好了全面的准备,而他的对手却未能在最后关头派出使者来试图平息这场风波。和平的提议被拒绝后,亚历山大坚定了诛杀珀尔修斯的决心,誓要斩断那王室血脉。

而珀尔修斯则怀揣着坚定的信念,他心中默念,若是有奇迹发生,他能够成功除去亚历山大,或许他便能重新夺回那属于他的王国。

双方的阵列即将拉开,珀尔修斯依照前夜与将军们共商的策略,开始精心布置战线。他眼神坚定,语气铿锵有力地说道:“我军需薄中厚翼,先坚守中路,待两翼决胜,再绕敌摧中,方能最终取胜。”此言1出,将士们无不感到震撼。这1策略看似简单,实则精妙无比,与古代名将汉尼拔在坎尼之战中所采用的战术颇为相似。

当年,汉尼拔在坎尼之战中,巧妙布置战线,成功将罗马骑兵引入包围圈,使其败于努马底亚人之手,逃离战场。而那些遗留的罗马军团成员,则被迦太基的骑兵围歼殆尽。这1战术使得汉尼拔名垂青史,成为了1代军事奇才。

然而,珀尔修斯所采用的这1策略,看似无懈可击,但实则风险极高。毕竟,坎尼之战之所以能够成功,正是因为其独1无2,难以复制。历史上能够成功运用此法取得胜利的将领寥寥无几。这并非因为将领们无能或不知此法,而是因为这1策略的实施需要极高的技巧和胆识,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

此策的核心在于中路薄弱,需承受敌军猛攻,直至两翼决胜。然而,中路士兵皆知自身为诱饵,心中难免忐忑不安。若两翼不胜,战事将陷入僵局,届时中路的士兵们将面临怎样的命运,可想而知。因此,在多数情况下,中路往往会先于敌侧翼崩溃,导致整个战略的瓦解。

汉尼拔在坎尼之战中亦深知此险,为鼓舞中军士气,他竟将自己的诸子置于前线,以示与士兵们共战。然而,即使如此,这1策略仍不可靠,因为两翼决胜的条件难以达成。这1策略更像是1场绝境中的豪赌,唯有在背水1战、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方可施行。当年的汉尼拔便面临着这样的困境,罗马军队规模远超迦太基,几乎两倍于敌。对于汉尼拔而言,此策或胜或败,生死攸关。幸运的是,他最终赌赢了。

如今的珀尔修斯处境与汉尼拔颇为相似,王位乃至生命皆悬于1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