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连枝大牡丹,左侧四个白字“绣像小说”,底下是“第一期”。
是李伯元主持编辑的《绣像小说》半月刊创刊号。
《绣像小说》是在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的影响下诞生的第一份小说专刊,也是晚清刊行时间最长、成就最大的一种小说杂志,同时还是我国第一份大量使用绣像插图的文学期刊,在当时非常有影响力。
主编为清末小说家李伯元,此人的名字很多人没听说过,但他的《官场现形记》一定知道。出版发行的是沪海商务书局,当时影响力最大的国内出版公司。
翻开封面,扉页上写着“沪海商务书局”;再看首页,是“新编小说文明小史引首”,这是序言,为“自在山民”所评;再翻内页,铅印,不分栏,章回体,每回配以绣像图画。
正本保存良好,未见虫蛀或水痕。
《绣像小说》为半月刊,一共出版72期,因
主编李伯元病重并最终去世而倒闭,殊为可惜。
李承伸手将那一小摞书籍摊开,全是《绣像小说》,数了数,十六本,加上自己和陶然手中两本,一共十八本。
好东西!
如果陶然不想入手,李承准备拿下,当然,如果陶然要买,那就算了。
这套《绣像小说》的鉴定,是陶然的拿手领域,他逐一翻了一遍后,抬头看看李承,估计是询问李承是否要?李承如果收,他肯定不会抢的。
看他那神色,明显已经看中,对他笑着摆摆手,又朝他点点头,示意他自己下手吧。
将这套《绣像小说》重新摞好,压在手边,陶然问道,“这套东西我很喜欢,老板,什么价?”
他经常逛书市,还价技巧还是有的。
扯了两个来回,十八本《绣像小说》,被他以一千五百华币的价格买下来。
运气真不错!
不是说这套杂志的市场售价有多高,而是它的收藏价值,非常不错。
摊主找了个纸盒子,将这些杂志放入盒中,捆扎好。
李承在旁边无聊,随手翻动着柜台上的那些旧书籍。
还别说,翻着翻着,还真有收获,在书堆的最底部,翻出一套1914年商务印书局二版《泰西历史演义》,上下两册,有些残损。
说起来,《泰西历史演义》与陶然购买的《绣像小说》有着很深的关联。
此书最早于1903年至1904年的《绣像小说》第1至13期、第15至21期、第23至25、第29至38期分期刊载。1906年商务印书馆编译所首版发行,发行量八千册,1914年商务印书局再版,也就是李承手中这套,发行量两万册。
尽管李承手中这套书,只是再版发行,可依然有相当的收藏价值。
首先,这套书的作者洗红厂主这个人,是个谜团,至今未能解开。
有传言,作者是李提摩太的学生,因为当时
李提摩太正在主持翻译《七国新学备要》、《天下五大洲各大国》、《泰西八大帝王传》、《泰西新史揽要》、《新政策》等书籍,手中有一批精通西欧史学的学生和助手。
李提摩太是清末大英浸信会传教士,与李鸿章、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关系非常好,清廷赏赐顶戴花翎的外国学者,对推动西学有着巨大贡献,英女王和共济会授予此人33度会员勋章(共济会内部最高表彰)和马耳他骑士称号。
还有人认为,洗红厂主就是李提摩太当时的主要助手,《申报》馆主笔蔡尔康,但蔡尔康当面否认这一传闻。
这个作者非常有意思,连《绣像小说》主编李伯元都不知道具体信息。有一次李伯元因为《泰西历史演义》断更一事,拨通稿件中所留电话,是一位女士接听的电话。
因而又有传言,洗红厂主是位女性。
最终,也没人知道这位洗红厂主究竟是何方大神。
老版《泰西历史演义》值得收藏的另一个原因是,这是国内第一套讲述外国名人和外国历史的“演义小说”。
作品第一至第六回,从拿破仑出生科西嘉开始,演述拿破仑侵略奥地利以及与英联邦为首的盟国之间的战争,最后兵败滑铁卢,客死孤岛的历史;第七至第九回,介绍英伦殖民统治印度的历史;第十至十六回,讲述拿破仑之后法国政府动荡的状况;第十七至二十六回,演义北羡建国史;第二十七至三十六回则叙述彼得一世改革的情况。
全书以小说体演泰西(夕羡)历史,意在通俗教育,举名人为纲,并非东鳞西爪,而强干弱枝,中心清晰,文笔顺畅,是当时不可多得的快速了解夕羡历史的读物。
李承所购置的这套书很便宜,五十华币拿下。
正准备往前逛,蒋云英的儿子气喘吁吁地追上他们,“那个……那个李老板,我爸爸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