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制作。
他的最大贡献,是发展出著名的“制砚罗家”。
后人中,罗宝、罗成、罗星培、罗均培、罗妹,无一不是制砚大家,一直延续至今。
后世的国家级工艺大师黎铿,省市级工艺大师蔡飞鸿、麦健醒、梁凤霞、覃美联、冼志豪、孔繁星、刘金兰、关红卫、冯肇谋等人,无一不是罗家弟子。
可以说,罗赞是端砚琢砚新流派的开山之祖。
听李承这么一说,这方朴实无华的洮河砚,在陶然的眼中,顿时变得不一样。
还真是名家名砚!
他拿起这方砚台,再度观看……怎么说呢,实在是太简朴,根本没有什么雕花,唯一算得上雕琢的是墨堂外围的一圈勾线,在右下角细线条勾勒出像一朵莲花样的图案。
李承瞧出他的疑惑,指了指这枚砚台,“这应该是罗赞的早
年作品,这件砚台融合了一些和国砚雕的孤寂特色。”
和国砚台,繁复雕花的不算太多,更喜欢简雕。
这么一说,陶然看出点名堂,还真有点和国大面积留白的味道。
将砚台重新放入硬纸盒中,陶然摇头感慨,今天算是见识了,与其说他是神眼,还不如说博闻广记!无论是王步,还是这位罗赞,都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声名赫赫”之人,可自家老板说起他们的经历,信手拈来。
这种强记能力,实在让人无语啊。
将砚台盒重新递给李承,俩人带着尾巴王志高,重新上路。
“老板,这些知识……都从哪儿学来的?饶老应该不会教你这些吧?”陶然很好奇李承这些知识学的这些冷门知识。
“老师当然不会教授这些杂书。”他扭头朝陶然笑笑。
“这种事关键要看兴趣,只有自己感兴趣,才会主动去找,找到之后自己瞎琢磨,多逛古玩市场,找类似藏品上手,书面内容与上手体会相互印证,很快就能融会贯通。”
李承说的,正是他自己的体会,听起来似乎很简单,让陶然也跃跃欲试,“回头您推荐几本给我,闲暇时,我也翻翻。”
想要真正的融会贯通,真的这么容易吗?
李承笑笑,没打击他,点点头,“行,回头我给你拉个书单。”
说话间,两人走入万寿北里古玩市场正街。
这里的古玩市场,与李承去过的泉城英雄山市场很像,规模也差不多,挑高铁皮棚,下面是几列长溜的半身水泥柜台,柜台内是三四个平米大小的活动空间,摊主就在水泥柜台上摆摊,有些还在身后摆放几个多宝阁展售精品。
时值中午,市场内人不多,摊主们要么聚在一起扎金花,要么趴在柜台上迷瞪。
李承三人进来,挺扎眼的——陶然年纪大,掌眼师傅,李承气质不凡,是逛市的少爷,后
面还跟着个司机保镖,这是典型的少爷出行组合。
因此,他们一进来,两边柜台的摊主几乎同时招呼。
其中一个喊道,“老板老板,竹木牙角雕,漆绣铜佛宝,买不买看一眼总是好的。”
另一个不甘示弱,“走过路过不要错过,错过一次后悔一生。永宣青花大甩卖啊!”
晕!李承扶额,这帮卖货的还真敢吹,永宣青花大甩卖?也不怕天打雷劈?
这就是古玩市场南方与北方的不同,北方的古董铺子很少吆喝,可南方经商意味更浓,恨不得拿着大喇叭吼。
李承两边各扫了一眼,东西倒是不少,可有眼缘的,几乎没有。不是说没真货,而是位置决定这两个摊位不会有啥好东西——处于大门口,有好东西,基本上都会被挑走。
可不要小瞧逛古董市的那些买手,眼光毒着呢。
最开始,有几家摊位见李承一行过来,也跟着吆喝起来,孰料,这一老一青俩人自顾自谈话,根本就不理会,两人的脚步还挺快,一看就像是真“逛市场”的,这种人一般只看新鲜不买货的。
于是,接下来就没什么人理会他们。
没人理会才好呢,李承最烦的就是买东西时摊主吵吵,现在终于能清净点看货。
他的脚步,在第二排交口处的柜台前停下。
这家柜台挺大的,至少有三个摊位大小,三面用铁丝网拉起来,建成简易店铺,里面的货品还真不少,在入口处上方还悬挂一只黑底金字牌匾:“厚德堂”。
呵呵,没想到啊,这么快就找到曾给三人组摩罗街店铺送货的那位老板的店面。
老板姓蒋,大名蒋云英,据说在鹭岛有个绰号,“蒋门神”,是褒是贬,不知。
李承朝里面看了眼,有一老一年轻,老者在喝茶,年轻人在看小说,没见蒋门神其人。
示意王志高在外面等候,李承与陶然,信步走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