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楚源递过来的茶杯,李承问道,“师哥,这次专展,都带来哪些老爷子的作品?”
“饶老临《衣白先生摹富春山居图》,还有《南海唱和集》手迹。”楚源在两人对面坐下后笑着摇摇头,“孙幼新好不晓事!带了这么多作品,他那天吃饭时还说,为啥不带几件饶老最新画作。这家伙,有点贪了。”
说得李承一愣,诚如楚源所言,孙幼新,不晓事。
饶老临《衣白先生摹富春山居图》,绝对算得上饶老所有画作中的巅峰代表之一。
世人皆知,《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为郑樗(无用师)所绘,以江浙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北市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省博物馆。
原本残损,殊为可惜,有没有整本呢?
有的!
《富春山居图》一经面世,就受到画坛追捧,有多位画家曾经临摹过此画,其中又以“衣白本”“沈周本”最为有名。
明代画坛宗师级人物沈周,就曾作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纸本设色,现藏于京师故宫博物馆,国宝级文物,少有展出。
“衣白本”名头较弱,但也不凡,不凡之处在于它是“背临本”。
明代万历朝进士、画家邹之麟,字臣虎,号衣白。他的山水潇洒、圆润、苍劲,在用墨上,他擅长用干笔焦墨,画面浓淡相间,物象朴实简练。他在继承了元代黄公望到明代吴门画派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绘画风格,在明末清初的画坛上
有一定的声望。
邹之麟与钱谦益关系很好,曾经多次出入收藏家吴洪裕的兰墅富春轩,最终得以观摩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邹之麟曾提出临摹此画的请求,但是,吴洪裕此人喜欢这幅画到了病态的程度,观摩可以,他坚决不同意邹之麟的临摹请求。不得已,邹之麟只能靠记忆回家仿作,这就是“背临本”——即凭借记忆仿画原作,而不是面对原作的临写。
正因为不是摹制,因此,就更多了一些自由的空间,更多地掺入了邹之麟自家笔法,保留了邹氏特有的面目与气韵。此幅笔简意远,枯润相发,隐深峭拔,简洁孤秀,用笔力深韵逸,格调极高,既保留了《富春山居图》全貌,又不失其本人风韵。
世称“衣白本”。
邹之麟的“衣白本”,素来是研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
八十年代,饶老在侠州大藏家谷峰家中见到此画,欣喜异常,耗费一个多月时间,临摹了“衣白本”,也就是楚源口中的《饶固庵临衣白先生摹富春山居图》。
这幅画高四十公分,长八米余,绝对是饶老所有画作中的“超大幅”。
《南海唱和集》手迹,同样不简单。
《南海唱和集》是饶老创作的一本诗歌集,共计四十六首,其手迹是饶老七十年代创作的行楷作品,共计三十二幅——有部分是合两首或三首诗歌为一幅。
这套完整的三十二幅手迹作品,同样是饶老书法作品中的代表作。
孙幼新竟然还不满意,岂不是不晓事!
李承听到此话,脸色变得阴郁起来,“孙幼新什么意思,策展方面,他没出什么幺蛾子吧?”
楚源只是负责押送、保护作品,策展工作由旧金山亚博馆负责。
“那倒没有。”楚源笑着摆摆手,“这次合作是他们提出申请的,在展览准备和宣传方面还是比较尽心的,早十
天前,三藩市的电台、报纸和户外广告宣传都已经启动。”
李承松了口气。
上次见面,他就对孙幼新的印象不太好,如果这次画展出什么岔子,他可不准备善了。
“稍后吃完午饭,我们过去看看?今天应该上画了。”楚源询问道。
“行,去看看。”李承点点头。
中午,在洲际酒店对付一顿,几人步行前往亚博馆。
博物馆门口,已经竖起来一块巨型喷绘广告牌,上面写着“撒毫留锋,颐指如意——国学大师饶真颐书画作品特展”,其中,“颐”这个字,被放大了许多。
主题还是不错的。
“颐”,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二十七卦,君子观此卦象,思生养之不易,从而谨慎言语,避免灾祸,节制饮食,修身养性。
饶老年少时名为饶伯濂,十五岁,父亲饶锷因病去世,他在整理父亲尚未完成的《潮州艺文志》时,思先考之不易,遂即取“颐”为名,以此自勉自立。
楚源进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