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武侠修真>异国猎宝档案> 第724章 钧窑方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24章 钧窑方觚(2 / 2)

对比,让瓷器更炫目。

这种上釉的方法,有个专门的名词,叫做“两液分相釉”。

赵佶很喜欢唐花釉的艳丽色彩,因而在当时唐花釉瓷器的制作中心,禹州神垕(音厚)这地方设置官家窑口作坊,专门研制两液分相釉及多液分相釉,这就是当时的钧官窑。

钧官窑为皇家烧制贡品,只求器物精美,可以不计工时,不计成本,因而工匠们有时间和财力,对制瓷技术进行大幅度改进,包括创造性的双峰火膛柴烧窑炉

改造,包括烧窑松树柴火的选择,包括釉料配方的改进,包括高岭土的选择等等。

突破是从铜红釉开始。

铜红釉是一种以铜铅料为主,配合青釉的混合釉料,在一千三百度的高温时,这种釉料不仅呈现神秘的各种釉裂纹,譬如蚯蚓走泥纹、冰裂纹、鱼子纹、龟背纹、蟹爪纹、飞瀑纹、兔豪纹、蛛网纹等等,在釉色方面更是出现一种奇异的“窑变”,形成一种似是而非的意境图画,有人物、动物、山水、风景、传说故事等等。这种变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欣赏时能引起人的无穷遐想。

这种未知的不可复制的“双色釉窑变”效果,受到赵佶的嘉奖。

钧瓷一举名动天下。

一扇通往神秘美学的大门被推开,钧窑瓷器开始全面发力,此后,他们又创烧出月白、湖蓝、天青、豆绿等单色窑变釉;天蓝红斑和奶白紫晕两种二相窑变釉;丹红、海棠红、霞红、木兰紫,丁香紫等复色窑变釉料。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是对钧窑瓷器最恰当的描写,因而也给他们赢来“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市场美誉!

两宋的灭亡和钧官窑停烧,使钧瓷遭受重创。

元朝统一丝国后,钧窑曾一度复烧,但丢失的技艺再也找不回来,元钧瓷一般较为粗糙,不论造型还是釉色都根本无法和宋钧官窑相比。

因此,元仿钧窑器是最好辨认的。

明代也曾经官仿过钧窑,窑口并非在禹州,而是宜兴和石湾窑两处。两者仿制的效果,较元仿钧要好一些,前者称“宜钧”,后者称“广钧”或“泥钧”。

宜钧釉色以天青、天蓝居多,广钧以蓝取胜,广钧中有一种在蓝釉中流淌雨点状葱白色的品种,人称“雨淋墙”,甚是闻名。

两家

明仿钧窑,在釉料方面很单一,其瓷器造型与宋代钧官窑有较大差异,用一个鉴定行业非常喜欢说的词来形容——“气度不够”!

因而明仿钧窑,也不算太难辨认。

清仿钧窑器的水平是最高的,主要窑口在景德镇,但是,清仿钧,严格意义上不叫“仿”,而是创——他们对不可控的窑变进行大幅度改良,创制出一种“窑变花釉”,上釉料之后,瓷器放在窑膛中,无需窑变也能产生绚丽的窑变效果!

钧窑之美,美在不可测,清仿钧窑,要啥效果配啥窑变花釉,你说,这还叫仿钧窑么?

清仿钧窑器的釉色特别融合自如,像一幅唯美的万里江山图,婉婉而来,没有宋钧的天然窑变所特有的那种“骤然冲突”和“突然变化”,两者在意境上差别很大。

因而,清仿钧窑器,也不是特别难鉴定。

李承上手看了大约五分钟,又拿着放大镜,对足底露胎、檐口、冰裂纹等几处气泡看了看。

将方觚放在桌上,李承笑眯眯问道,“刘老板,丹尼尔那抠门的,给您报多少?”

“报多少我也不卖。”刘富安同样笑眯眯,将方觚装回木匣中,合上盖,起身作势要拿走。

李承伸手按住木匣子,“刘老板,明人不说暗话,您这件钧窑器,我很喜欢,你报个价,合适我拿下,不合适,我立即走入。”

“李老板真要?”

“当然!”

刘富安伸出两根手指晃晃,“三十万,羡元!”

八百四十万新币……啧啧,难怪丹尼尔为压价跑了几趟。

不过,李承准备试试能不能再还一点,如果压不下来,他也打算拿下,因为,这件钧窑四方觚的底部右侧,有一个“艮”字刻花款。

这是为政和七年,宋徽宗建万岁山时特别定制的钧窑方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