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望去,基本上都是大路货,没什么意思。
算不上失望,国内很多市场,大抵如此。
路过时,李承顺便瞅眼正在对弈的两位,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另一位五十来岁,旁边围着四五个摊主看热闹。
泰州自明代起,棋风厚重,明末清初更出黄龙士这样的一代国手,为有清一代弈家之正宗,吴清源评价黄龙士“棋力十三段”。
九十年代起,丝和闲三国举办多次围棋大赛,丝国围棋聂卫平、马晓春名家辈出,屡有斩获,又有黄龙士棋风蕴养,泰州棋风日盛,街头巷尾,黑白对弈是常事。
眼光落在棋盘上时,李承目光凝了凝,棋盘是木板上画黑线格,很普通的松木板,他瞧上的是棋盘上诸多黑白子中的那几粒
!
对于围棋,他只能说略懂,棋力不足,可他懂棋子啊。
这些小商贩所用棋子,虽然只分为黑白二色,可各种各样材质都有,有瓷质、有琉璃质,多数为云子,其中还夹杂几颗老永子,显然是混杂后的拼盘棋子。
李承看上的,就是那几颗老永子!
这几颗永子,如果单独放置,李承可能还注意不到,毕竟这玩意很“冷门”,寻常谁会关注它?可是,有着琉璃棋子、瓷质棋子,还有滇南云子相衬,那七八颗老永子,想要不认出来都难!
对于“云子”和“永子”,很多人搞不懂,其实很简单哈。
首先,古代,滇南永昌某人,研制出一种以煅烧石料制成的棋子,非常精美,成为贡品,因是产于永昌的黑白子,人称“永子”。
不要轻易相信度娘上什么非遗传人,并非说那一套有假,而是无法考证是真,又被商业化宣传……慎重选择的去相信。但永子出现在明代中叶,并迅速成为黑白子中的“上品”,这是史实。
其次,古代“永子”的制作方法,由于个人保密和长年的战乱,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只留下了部分资料和一些古代实物,这也是史实。譬如李承看中的那几颗老永子,就是永子存在的证据。
以上两条为历史背景。
第三、由云城围棋厂依据前面提到的资料和实物,1974年研制出与古代“永子”大体相符的一种棋子。
由于是云城围棋厂研制和生产的,于是,厂里就将这种棋子命名为“云子”。
云子因为其优异表现,相对平民的价格,成为此后二十年丝国围棋界的首选棋子,甚至很多人将围棋子,直接称之为“黑白云子”,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第四、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云子越来越受欢迎,可如此巨大的利益,没有永昌(现保山)什么事,永昌人自然不干了
。他们组织团队,不停的研发“古永子”配方,多多试验,最终成功。
保山的同志们制作出比原来“云子”更上一个档次的棋子,反正是老永昌人制作的,干脆名正言顺的起名为“永子”,这就是市场上的“新永子”。
凭良心说,新永子的选料和品控,确实要比云子强,可是,新永子的价格很豪门,向这种街边摊,玩玩云子还凑合,想要玩“新永子”,那真是——玩去吧您嘞!
所以,泰州喜欢围棋,可不意味着他们懂围棋子,尤其是什么云子、永子的差别。
这几颗老永子,八成是明清时期留下来的老黑白子,被这些喜好围棋的人混杂在一起——围棋子容易丢失,用其它残棋子填补的情况很常见。
李承又是凭什么鉴定“老永子”的呢?
首先要从光感来说:老永子的白子如蛋清,散彩虹光,黑子如鸦青,有猫眼效应,这两条即便今天的永子,也很难做到。
其次就是老旧痕迹。
老永子,想作假都难,只要综合这两点,基本上就能判定是否为“老永子”。
能否捡漏老永子,看的不是真伪,而是捡漏者的眼界与见识!
李承有点纠结怎么把这一副残破的棋子给弄到手,上午的爱闲老人紫砂盆错失,已经很遗憾,这会遇到几颗老永子,怎么也不能让它溜走!
可是……总不能上去说这副棋子我要了——眼目前的这些人全是古玩古董圈的,一个个猴精猴精的,这么问,绝对打草惊蛇。
怎么弄?
李承背着手,站在圈外,边瞅着一老一年轻的对弈,边琢磨着该如何下手。
看了大约十分钟,双方走了十来手,他发现,这俩货的围棋水平,不比自己高多少,估计业余入段级都没有。
有主意了!等吃饭完再来!
一对臭棋篓子,懒得往下看,李承对周典摆摆手,先去填饱肚子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