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再度扬声问道。这会,泰勒拍完照片,往李承身边一站,好奇的打量着这家八角亭中的货品。
泰勒之美,晃眼!丁宝定一个恍惚,竟没顾得上回话。
李承眉头微皱,手指轻叩亭台,“老板……报个价。”
“哦……哦,两万五。”丁宝定赶紧收回目光,朝李承歉意的笑笑。
价格不算离谱,可必定是要还价的,李承又道,“用夕元支付的话,能便宜多少?”
夕元的“黑市效应”截止到明年年底——明年齐云洲股灾,一举让东南地区所有国家承认华币的世界一流硬通货地位,至此,夕元对华币,不再有“黑市效应”。
李承清晰的记得这段历史,呵呵,此时不用,过期作废。
“你是侠州同胞?”丁宝定其实有所猜度,只是当李承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时,他还是有些惊讶,笑道,“港纸支付,两万。”
“贵了!”李承笑笑,又指指那亭主右手边的一款相机说道,“搭上这款中海58三型折叠机,差不多两万。”
丁宝定心中暗骂,真特喵识货!今天柜台上两件宝贝,都被他看中。
“那不行!中海58三折叠机
,单卖就得这个数。”他比划个八的手势,寓意八千!
“太贵!又不是中海58一!”李承立即反驳。
“中海58一未必就比58三折叠机贵!”丁宝定对相机研究颇深,不接受这种论调。
这位亭主的性格也挺有意思,看来真喜欢相机,两人立即争执起来。
没有谁对谁错,偏好问题。
泰勒不懂,低声询问李承,吵什么?
李承简单给她普及丝国建国后的相机发展史。
“中海58一”是简称,全名叫做“中海58—i型135照相机”。
中海相机厂于1958年研制投产,它完全仿制景国莱卡iiib型,制作极为精致,被戏称为“莱卡的中海版”,于1 961年停产,总产量约在1100多架。
“中海58一”的出现,标志着新丝国照相机生产走向正规,是第一批工业化生产的照相机。
又因为产量很低,再加上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留存在世上的58—型就更少了,也就更显得这款相机的珍贵,被收藏家视为照相机收藏中的珍品。
因为造价高昂,中海相机厂推出简化版,俗称“中海58二型”,这种相机的产量很高,约有六万多台,收藏价值大大缩水(别矫情,可没说没价值哦)。
因为“中海58一”机身庞大,携带不方便,于是在1959年6月,中海相机厂又组织人员,仿制一款景国爱克发ilette120折叠相机——这款相机最大的特色就是镜头可以缩入机体,镜头底板反扣,让整个相机显得小巧便携。
这便是李承提到的“中海58三型折叠机”,这只是行业内对它的称呼,正式名称为“中海58-型120折叠式照相机”。因为它是中海相机厂推出的第三款相机,因此习惯称呼它“中海58三”。
这款相机其实是不成熟。
因为伸缩镜头需要使用耐磨耐腐蚀的高能伸缩橡胶,以1959年丝国的工艺水平,根本生产不出
来这种橡胶,而第一批六十台“中海58三”所使用的橡胶,全是和国进口,价格不便宜。
这就决定这款相机在国内不可能大规模生产,很快停工,具体产量未知,但不会超过两百台——依据是当时进口和国高能橡胶数量。
因为数量极其稀少,引发相机收藏爱好者的热捧,认为“中海58三”要比“中海58一”更有收藏价值。李承与这位亭主的观点,是其典型代表。
收藏不分对错,只能说,见仁见智!
两人倒是因为这番争执,彼此有点惺惺相惜的感觉,互换名片,这两台相机最后以两万两千成交。
“李先生在摩罗街做夕羡艺术品生意?都有哪些类别?”丁宝定拿着李承的名片,翻看着。李承的名片没来得及更换,只写有摩罗街“三人组夕羡艺术品二手店”一家店面的地址。
看看他的货品,全是近现代中海及周边地区工业产品,李承心中一动,主动提到,“丁老板对夕羡工艺品也有兴趣?我这次来中海,打算找一家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如果丁先生有这方面兴趣,可以深度合作。”
“不收丝国产近现代工业品?我看李先生对中海相机很有研究呢。”丁宝定有点失望,他确实想和李承合作,但更希望是自己擅长的国产货。
揉揉眉心……这又涉及到一件非常重要的决定,那就是三人组公司,要不要涉足国产工业品收藏?李承没想好。
虽然三人组店铺存货量很大,十年内不虞断货,可流落在丝国的夕羡艺术品,毕竟数量有限,门类也不太齐全,自己终究要考虑长远。
原打算经营几年再说,可现实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