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抛光后的灯光冻,温润如羊脂白玉。
一侧线刀雕刻,长尾狮猫挥舞前爪,做扑蝶状,另有飞碟扬翅于空,饰以简笔牡丹,这是丝国传统贺寿图样《耄耋图》。
这枚灯光冻是送给师傅的寿礼,《耄耋图》用以点题,非常重要,李承看的很仔细。
纹刻极细,深且清晰,狮子猫的神情甚至都能瞧出来,功力劲道不凡。
“袁哥的线雕,深邃有力,没想到微雕技术,也日渐圆润。”李承赞道。
袁衍方闻言,面有得色,却向李承竖起大拇指——这种线雕中实用部分微雕手法,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
线雕是以阴线或阳线勾勒的方式进行的一种平面雕刻,走的是镌刻的路子,多用在青铜器、玉、石之类的物品上。微雕则属于“浅雕”范畴,用在这里,即增加雕刻内容的鲜活,又不破坏印章的本体,用得精妙。
李承再看对侧,汉篆“人瑞天年”四字。
“施老的汉篆,骨浑精圆。”李承又赞一句。
汉篆并非一种标准字体的称呼,它是用来形容从小篆演变到隶书这一阶段,出现变化的文字形态的统称。
我们都知道,文字演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秦国多以小篆为官文,西汉沿袭篆文,只是,这一时期的篆书字形日趋简便方正,转折处由圆变方,与后来的隶书比较接近,只是线条仍然粗细一致,还未出现波磔挑法而已。
汉篆,字体为小篆,而体格近方,笔法稍掺隶意,方中带圆,整齐匀称,一般在庄重的场合和金器上使用,用在这枚印章上做侧题,有合适。
看完两侧,李承将印面朝上,汉隶,“天选之堂”,含饶老选堂之号。
隶书的“隶”,有“
附属”之意,这是秦始皇一纸诏命而得名的书法字体。
秦始皇在“书同文”的过程中,命令李斯创立小篆后,也采纳了程邈(秦书法家)整理的隶书。汉朝的许慎在《说文解字》记录了这段历史:“……秦烧经书,涤荡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为隶书,以趋约易”。
由于作为官方文字的小篆书写速度较慢,而隶书化圆转为方折,提高了书写效率,因此,秦始皇批准,用隶书作为秦篆的附属,可以通行。
(注:有关隶书的起源,也有说法“战国隶人之书”,也有部分道理,此为小说,不做学术之争。)
隶书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天选之堂”四字,同样出自施组乡教授之手,波、磔之美,浑然天成。
所谓“波”,指笔画左行如曲波,后楷书中变为撇;所谓“磔”指右行笔画的笔锋开张,形如“燕尾”的捺笔。
隶书在丝国书法字体上,意义非常重大。
隶变标志着汉字相形性的破坏和抽象符号的确立,使汉字由古文字体系向今文字体系转换;同时也标志着隶书的独立品格和美学特征的最终形成。
施老的“天选之堂”四字,写的质朴奔放、浑厚博大,深得隶书精韵!
对这枚印章的篆刻,李承非常满意。
将这枚印章,轻放在袁衍方的面前,“袁哥,留款吧。”
“这……合适么?”袁衍方搓搓手,有些激动——能在一枚注定会传世的精品赏章上留下纂刻者的姓名,这是真正的“千古留名”,他能不激动?
“这枚印章,因您而活。您的手艺,配得上!”李承说的是实话。袁衍方,不愧是唐云大师
的弟子,西冷印社的精英成员,这枚印章绝对是他的精心之作,配得上留款!
“那……不好意思,我就来了!”
他拿起刻刀,在“人瑞天年”的下方,留下一排细密的小隶,“袁璐(袁衍方的字)琢于某年某月”。
这行字他雕刻多年,很快完成,又用鹿皮,仔细擦拭,继而拿起相机,咔咔,几个面都拍摄留影后,才恋恋不舍的将这枚灯光冻赏章,交给李承。
走出施石斋,李承挠挠头,有点燥。
袁衍方死活不收工本费,说是作晚辈的一点心意,怎么能收钱呢?
这枚印章,字是施老写的,篆刻是袁衍方花十多天时间与精力完成,这人情,自己欠大了!更何况,原本就因为上杉谦信印章,欠施老一个人情。
这种人情债很难还的,自己算是掉进债坑中!
吴伟刚才来电话,还有五分钟到书市门口。袁衍方站在门口陪着李承,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尬聊。
袁哥性情很朴实,话不多,再加上俩人不算很熟悉,陪李承聊天有些勉强。
远远的,一道靓影,窈窕而来,一身白色黑边西装裙,直发披肩,一双黑色高跟鞋,甚是冷艳。
竟然偶遇许久未见的前房东,赛琳。
见到李承,略有些愣神,继而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