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基本都是名家拿图案去景镇定做,称做“定烧”。
万事有例外,北笼名家中,有一位集大成者,名韩春。
韩春生于同治十年,光绪年间随师父在造办处油木作帮工,1924年造办处撤销,他回返津门南市开门市制笼,并广收门徒,被后人尊为“北笼祖师”。
韩春制笼,秉承造办处标准,选料精良、工精活细、配饰讲究、风格大气,素来受收藏界欢迎。
威尔斯李手中的这只鸟笼,官名叫做“大叶黄花梨福
禄寿喜财鸟笼”,正是出自韩春之手。圆笼通体大叶黄花梨所制;福禄寿喜财五牌为象牙板雕刻;象牙文勾内刻“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栖架同样为黄花梨雕云纹,此刻正趴着一只肉墩墩的仓鼠,惊慌失措地看着威尔斯李俩人。栖架两端,各套有一只瓷罐,分别是鸟食罐和水罐,品相完好。
这两只小瓷器,就不拿出来看了,会引起摊主怀疑的。
没错,这只鸟笼确实是个好东西,其中鸟食罐更是精品。
刚才在孩子手中时他就注意到,阳光照在鸟食罐及水罐上时,有斑斑点点的光线映射到笼体底盘上,现在再仔细观看罐体花纹,没鉴定错的话,这两只罐子都是“青花玲珑罐”。
玲珑瓷是景镇四大名瓷之一,玲珑,明彻的意思,玲珑瓷属于镂花瓷器的一种。
其制作方法,先在生坯上按图案设计的花形,镂刻一个个小米孔,使之两壁洞透,有如扇扇小窗;然后上特制的透明釉,就像窗户糊纸一样;再通体施釉。经过焙烧,镂花处明彻透亮,但不洞不漏。
玲珑瓷的美妙,妙在光影变化,妙在那份闲适与惬意。
说实话,威尔斯李最先关注的就是这两只玲珑罐,虽然还没看底款,但观其青花发色,就不是民国时期景镇民窑烧制,而是“配货”。
所谓配货就是原配碎了残了,后来重新搭配的。
按照威尔斯李的猜测,这架鸟笼有些特殊,属于“早年的罐儿后配的笼”。
它是因为这两件瓷器的存在而重新搭配的鸟笼……也就是说,韩春后来定做的这架鸟笼,其实是为这两件鸟食罐做搭配的!
有人会这么玩么?
有,太多了!
民国初期,清朝的那些遗老遗少,绝大多数都跟着溥仪迁居津门,这些
人的家中存留几件造办处早些年置办的精品鸟笼,并不稀奇。
鸟笼体积较大偏偏又精细,稍不留意就会摔碎、压坏或者挤毁,但鸟食罐有鸟笼防护,不是那么容易坏的,于是,鸟笼被毁鸟食罐存留的现象就变得很普遍。又因为韩春就在津门南市制笼,这些人找他另行定制一款鸟笼配俩青花玲珑鸟食罐,名正言顺啊。
威尔斯李将鸟笼摆正,放在俩人中间,又将那件驼鹿鹿角拿过来,笑眯眯看着对方,“你给个价吧?”
那舟国摊主哪懂得什么鸟笼?眼睛直眨巴眨巴,拿不定主意,许久才说道,“要不……你给个价?”
这也算聪明的应对。
威尔斯李耸耸肩,语气中带有一点自嘲,“先生,如果不是我提醒,估计等你家孩子将这只仓鼠养腻味后,会连带着这只臭不可闻的笼子一起扔。”
这摊主也算实诚,挠挠头嘿嘿笑了两声,“确实要感谢你。你说个价吧,合适的话就让卖给你。”
威尔斯李也不急于给价,将笼子打开,让摊主拎出那只仓鼠,又拿过一块擦鹿角的棉布,将花梨笼体擦拭一遍,边干活边询问,“这只笼子怎么到你家的?”
这物件出现在一位舟国后裔手中,确实有点诡异。
摊主努力回忆好一会,才说道,“前段时间整理谷仓,被那屁孩不知从哪角落翻出来装了仓鼠。具体什么时间传到我家,还真不清楚。”
估计查不到传承谱了,庆幸的是,因为这个舟国家庭不识货,没怎么用过这鸟笼,反倒让它能安然无恙的度过几十年的岁月。
不过,这摊主接下来的一句话,又让威尔斯李小小惊喜一番。
“不过,我们部落确实流传着一个传说,有一位来自东方的王子,曾经在我们部落驻陛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