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并了邗国之后,淮国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去消化战果。土地处置完毕之后,接下来就是王临最看重的东西矿山了。
近几十年来,列国之间的摩擦越来越大。武器一直都是重中之重,淮国自然不能落后,在将邗国的工匠迁到淮安之后,王临就命人组建了匠作司,统辖所有的工匠。
匠作司中集合了淮国和邗国最顶级的匠人,又有铜矿在手,淮国的军备也开始逐渐增强。
整合了矿山还有工匠之后,淮国冶炼水平实现跨越提升。最明显的就是淮国开始大量出现青铜犁。
以前淮国缺铜,从邗国买来的铜只能用来铸造武器、铸造青铜礼器,其他地方用的很少,淮国的犁绝大多数都是木质或者石制、骨质。
经过工具的革新,淮国的农业彻底领先诸国。
除了农具外,王临又诏令匠作司打造兵器,以及礼器。淮国因为缺乏铜矿,武器水平在列国只能算一般。有了邗国的补充,淮国的武器快速提升。
礼器任何时期都很重要,代表一个国家的脸面,淮国的礼器一直不多,现在有了铜矿,各种礼器也要重新铸造,以彰显淮国国力。
邗国铸剑在邦周列国可谓鼎鼎有名,这些邗国的工匠在来到淮国之后,得到王临的奖赏后,愿意为王临锻造一柄利剑。
王临很高兴,于是就命人配合他们,让他们锻造利剑。
......
就在淮国吞并邗国,改革农业的时候,邦周的中心,周天子姬烈也在锐意改革。
在对犬戎的战争中获胜之后,姬烈的威望大增,借助母族的实力压服王畿内贵族之后,周天子改革税收,从王畿贵族手中获得税赋。
接下来改革农业,推行良种,以及屯田制度,这让王畿的粮食产量提升。本来粮食丰收这是好事,但是姬烈为了维持天子六军,对王畿征收众税,这也导致了百姓依旧穷困。
丰收的粮食没有自己的,这也让百姓对于姬烈很是不满。
王畿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人口众多,而人口多了,各种事端也变多了。成康之治,刑错四十余年而不用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到了姬烈这个时期,各种争端并起,却没有一部用来惩处的刑罚。
于是姬烈就命人编纂刑书,只是姬烈命人编纂的刑书中对于处罚极为严厉。或许在姬烈认为,只要刑书规定的惩罚足够严重,那么就不会有人敢于违反了。
他的这种想法很美好,但是用来立法的后果就变得很严重了,所以经常就会出现,明明只是一些小事,但是却被动辄斩足、割鼻等等。
这就像是本来生活就已经很艰难了,却又有严刑峻法来压制百姓,甚至连抱怨几句都能被杀掉。
那些公开议论过姬烈过失的百姓直接被找出来,然后杀掉。如此严苛的法律让百姓不敢言语。如此一来,议论的人就越来越少了,最后再无人敢说话。
召穆公作为姬烈的臣子劝谏道:“这样做只是把百姓的话堵了回去,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这种做法就像是大鲧治水一般,堵住河流,不让水流通过,水积蓄的越多,河道就越危险,水越聚越多,终有一日会决口,到时候水流决口,遍地都是洪水。”
“治理国家,要放开百姓言论,因为只有百姓说话了,才会让卿士、贵族、国人都能顾进献讲述国政利弊的诗篇,乐官进献讲述民情的乐曲,史官进献前代得失的史书,百官可以谏言,国人可以将意见闻天子之耳。
知道治理国家时出现的利弊,寻找改正方法。善事加以推行,恶事加以阻止,如此才能让王畿强盛,让邦周强盛。
而如今堵上他们的嘴巴,天子只能听到赞同的话,那只会让王畿越来越差,到时候愿意跟随您的能有几个人呢?”
姬烈不听,百姓自此不敢言。
姬烈的改革利弊不予评价,但是却在很短的时间里让王畿拥有了大量财富,天子的实力获得提升。自从襄王之后,周天子的权威日渐衰微。姬烈在王畿实力提升之后,再次开始对外征战。
诸侯列国有兴有衰,夷狄这些年的发展后,也渐渐强盛起来,从犬戎敢攻入邦周王畿这件事来看,就明白了各处戎狄已经兴盛如斯了。
齐国和纪国以及鲁国之间的纷争导致了东夷有了喘息之机,已经逐渐壮大。这一次莱夷国纠集了大量东夷部落趁着齐国国君被杀,发动战争。
齐国不敢大意,同样倾国而出,和莱夷对阵。不过虽然莱夷人多势众,但是号令不一,各個部落皆有自己的想法,虽人多势众,却无法取胜。
晋国和卫国也出现了大量从北方南下的狄人,好在晋国的国力强盛,还能应对,可是卫国就不行了。卫国虽然也是侯爵国,但是卫侯却贪图享乐,国力不强。
西方的戎狄刚刚被姬烈打败,已经退却,但是南方州来国的夷人却开始大举进攻,首当其冲的就是宋国和陈国。
甚至州来国还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