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从皇帝手里接过讲学摘抄内容。
扫视几行文字,赵楷义愤填膺道“臣赠君曰献,君赠臣怎能是献?此人目无君上,该当重重责罚!”
宋徽宗对随侍太监说“拟旨,禁毁《大学章句疏义》、《道用策》,胆敢私藏、传播此二书者,终身不得参与科举。已有官身者,降官贬职。金州知州朱铭……”
李邦彦等人屏气凝神,等着听皇帝发落。
朱铭是文官,而且是朝官,宋室优待士人,不能一杆子将朝官打死。
特别是以言获罪者,在处罚的时候要留有余地。
思虑许久,宋徽宗说道“金州知州朱铭,特降六官,贬为知县!”
特降六官,朱铭的寄禄官就降为承务郎,从朝官变成最低级的京官。
好歹还保住了京官的官身,没有直接变成选人。
蔡攸心情愉悦的离开皇宫,中途派人去找吏部侍郎孟揆。
皇帝只说把朱铭贬为知县,却没有讲明贬到哪里。而且,朱国祥并未受牵连,朱铭还有起复的机会,得弄个好地方让朱铭待着。
傍晚,孟揆到蔡攸府上拜见。
孟揆是《东京梦华录》作者孟元老的亲大哥,再过两年还会主持修建艮岳。
他爹孟昌龄,是蔡京的得力干将。
孟昌龄虽属奸党,却也是一个能臣。其建造永久性浮桥,解决了东京黄河两岸,涨水期的商旅来往问题。另外还督建了几条运河——虽然都是为了收税和运送花石纲,但确实也方便了交通。
孟揆问道“寻个偏远小县如何?”
蔡攸说道“最好是又穷又偏,还容易生事的小县。”
孟揆计上心来,笑道“可为黎州汉源知县。”
“着啊!”
蔡攸拍手大赞“君堪大用也!”
黎州属于上州,并非户口有很多,而是边疆战略位置重要。
但是,黎州仅有一县,即汉源县。下县,很穷。
黎州境内,汉人不足3000户,约16000人左右。又有熟夷3000户,约18000人左右。
剩下的全是生夷,总数三四十万人。
生夷部落,动辄互相攻打,甚至跑来劫掠汉民。
也即是说,朱铭去了之后,属于附郭知县。整个州就那一个县他啥事儿都不能做主。汉人和熟夷加起来就三四万,却要面对周边三四十万生夷。
油水都是知州的,跟朱铭没半毛钱关系,出了事情却要共同担责。
蔡攸说道“李道冲办事得力,给他寻个好差遣,我择日便让人举荐。”
对于朱铭的处罚,很快就传遍京城。
之所以传得那么快,纯粹是因为学禁。
“道用”之学被斥为禁学,《道用策》、《大学章句疏义》被列为禁书。
这种事情,已经十多年不曾发生,上次出现还是禁止洛学和蜀学。
太惹眼了!
朝廷绝大多数官员,东京绝大多数士子,正是因为朝廷的禁令,才知道还有什么道用之学。
所有的读书人,都感觉不可思议。
这名不见经传的道用学,居然能够引起皇帝重视,居然能够获得与洛学、蜀学同等的待遇。
于是,官员和士子们互相打听,道用学究竟是啥玩意儿。
蔡京还派遣差役,到太学里面搜书,接连搜出好几本手抄《道用策》。顺便搜出一些洛学、蜀学书籍……
不禁还好,禁了等于给朱铭扬名。
待风头稍过,《道用策》首先就在太学里面加速传播。
好多太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偷偷阅读洛学、蜀学、道用学书籍。朝廷禁什么,他们就看什么,主打一个刺激。
甚至有人求购《大学章句疏义》,想知道里面究竟写了什么东西。
正好,朱铭寄了一本给陈东。
南郊,太学新校区。
陈东已经升为太学上舍生,他去朱探花石炭铺取了包裹,当场打开发现居然是禁书。欣喜之余,又不敢声张,揣在怀里悄悄拿回学校。
上舍生待遇不同,宿舍都升级为两人间。
“应道,快看这是何物!”陈东献宝似的拿出来。
王俊义瞥了一眼封面,惊喜道“大学章句……”
“小声些!”陈东连忙提醒。
王俊义家住会稽(绍兴),是王羲之的第三十世嫡孙,族谱详细做不得假。他后来有个堂侄叫王佐,是朱熹的同榜状元。
王俊义在学校学习新学,私底下却是洛学弟子。
两人关好门窗,凑到一起阅读,越读越是兴奋。
王俊义说“朱金州真乃当世大儒也!”
陈东愤愤道“可惜不为奸党所容,陛下真是昏聩糊涂了!”
王俊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