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历史军事>济南府穿越实录> 第160章 柱石将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0章 柱石将倾(1 / 2)

魏永明见敌军炮口指向这边,不敢恋战,带领团勇撤出半里多地,打算绕到洋枪队前面再进行一轮阻击。

正兜着圈子迂回移动之时,队伍中张皮绠扯起嗓子高喊:“大哥你看!大军撤了!”

众人急忙回头观瞧,身后任化邦所部已败了下去,远处各阵的捻军旗帜也在不断后退。

魏永明惊疑不定,眼见清军如潮水般涌了过来,也只好掉头随捻军撤退。

刚跑出没多远,忽然东边喊声四起,大队骑兵从中路方向横冲过来,如数把尖刀斜斜插入清军阵中。

原来就在西路双方交战之时,赖文光和张宗禹成功将僧格林沁的中军诱入埋伏圈,一番苦战后击溃了其前锋部队。

僧格林沁见状忙率本阵兵马后撤,中路捻军紧追不舍,同时派出精兵赶来支援西路。正在撤退的任化邦等部旋即掉头重新加入战斗,西城营也配合他们在外围游走射击。

西路清军遭遇两面夹攻,拼死血战半个时辰之后,仅陈国瑞与何建鳌率残部突围逃离战场,剩下的几乎被全数歼灭。

捻军在原地稍事整顿,接着分兵去支援东侧战场,其余紧随中路人马前去追击僧格林沁。

五十五岁的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此时在部下面前表现的依旧镇定,但心绪已然大乱。

他是成吉思汗胞弟拙赤合撒儿的后代,自幼家境贫寒。因仪表过人,少年时被选为科尔沁多罗郡王的嗣子,后承袭郡王爵位,在朝中历任要职,深受道咸二帝宠信。

十二年前,太平军北伐攻入京畿周边,咸丰帝亲自将努尔哈赤所用战刀授予僧格林沁,命其统领健锐营、火器营、前锋营、护军营及察哈尔各旗兵马,率同蒙古诸王出京平剿。

僧格林沁不负圣望,两年之间数次击败北伐军,生擒其统帅林凤祥、李开芳。

因此大功,他得以加封亲王,获赐“湍多巴图鲁”称号,被誉为“国之柱石”,与曾国藩并称“南曾北僧”。

僧格林沁是位性情刚烈的王爷。七年前大沽口炮台被英国人攻陷,他怒而弹劾统军无方的直隶总督谭廷襄,又奏请咸丰帝终止谈判,极力主张死战退敌。

在主和派的强烈反对下,这项建议并未被采纳。朝廷一面与英国人签订了《天津条约》,一边好言安抚僧格林沁,命他接管大沽口防务事宜。

僧格林沁吸取了此前失败的教训,积极筹建防御工事,整备军队,在来年的第二次大沽口之战中重创英国舰队,让清廷大大扬眉吐气了一番。

然而好景不长,英法联军很快卷土重来,进一步扩大了战争规模。僧格林沁抵挡不住败回通州,随后又率大军在八里桥阻击敌人,再次以惨败告终。

这场战争的结果,咸丰皇帝仓惶逃往热河,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清廷不得不与英、法、俄三国分别签订和约,还被迫承认了俄国此前割占的六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侵略军撤走之后,主和派大臣纷纷将矛头指向僧格林沁,埋怨他无端触怒列强,招来此等祸事,咸丰帝也因此削去了他的爵位。

好在没过多久,山东一带的捻军成了气候,清廷只得又命僧格林沁率兵剿捻,不但赏还了夺去的王爵,而且还加诏世袭罔替。

僧格林沁对朝廷感恩戴德。他亲率蒙古骑兵、节制五省人马,几年来与捻军屡屡交手,虽说是胜多负少,却始终难以彻底剿除,难免招来些许微词。

如今太平天国已经覆灭,朝野对于曾国藩这位汉臣的评价急剧飙升,甚至有人提出让他率领湘军北上剿捻。

尽管曾国藩委婉推辞了朝廷的提议,但这件事足以让身为满蒙亲王的僧格林沁感到面上无光,因此从年初开始就一直紧紧追着捻军不放,迫不及待的要将他们一网打尽。

而捻军恰恰是抓住了僧格林沁的急切心理,数月来不停歇的带着他在黄淮平原上四处奔走,极尽挑逗勾引之能事,充分消耗其军队的体力和斗志,然后找准机会给予致命一击。

僧格林沁并非不懂兵法谋略,也能猜到捻军的用意。可是他对自己军队的实力太过自信,又太急于建功,不惜率疲惫之师轻敌冒进,故而陷入今日之凶险境地。

眼见麾下兵马陆续溃败,僧格林沁慌不择路,带领身边仅存的千余人逃进附近一个荒废的庄子之中,等待其他部队前来救援。

随后追来的捻军都想亲手活捉僧格林沁,急不可耐的陆续向庄子发起攻击。而清军以环绕的土墙和各种建筑为掩护射击开炮,接连挡住了数轮攻势。

捻军强攻不成,随即把庄子团团围了起来,打算在外边挖掘一圈壕沟,将僧格林沁困死其中。

魏永明等人也跟着任化邦的部队赶到附近,在距捻军不远的地方下马休息。

许宗扬召集团勇进行清点,今日一战共有七人阵亡,十几人受伤,携带的子弹还剩不到五百发。

以他们射杀的清军数量来看,战损比可以说是格外傲人。但西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