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明处理四夷事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且这本书还在持续起作用,为民族大融合创造条件。
这确实是典型的教化案例。
朱雄英越说越兴奋,侃侃而谈道:
“我曾经和很多官吏聊过,他们都认为不可让百姓知道天地之大……”
“虽然他们给自己找了很多光鲜的理由,但说到底还是怕百姓串联到一起造反。”
“但这不过是朝廷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
“事实上,哪一次百姓造反,不是流窜数省之地,裹挟无数百姓?”
“最后搅得天下不宁,甚至有失国的危险。”
“普通百姓被愚弄,确实没有大明一体的意识。”
“主动造反的野心家,又岂会不知道?”
“愚弄百姓的好处确实有,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朝廷和衙门的管理。”
“但由此带来的害处也更大,人心因地域分割,就是其中之一。”
“景恪一直很鄙视赵宋,可我读南宋史却发现,他们也曾经想过要北伐。”
“但每一次还在准备阶段就失败了。”
“这其中固然有保守派在阻挠,但民心不支持才是最主要的。”
“南方百姓并不想北伐。”
“打仗消耗的是自家的钱粮,死的是自家的汉子……”
“将中原之地打回来,还要出钱出粮支援建设。”
“那干脆给金、元朝贡,用钱粮换取和平,不是一样的吗。”
“这和大明当前情况何其相似?”
“北方人时刻面临北元威胁,支持朝廷北伐。”
“南方人没有切肤之痛,就很不以为然。”
“因为您是开国之君,能压的住这些反对声。”
“后世子孙呢?恐怕也会面临和南宋一样的局面。”
“一旦北方有变,南方更愿意关起门过日子,而不是支持朝廷打仗。”
朱元璋冷哼一声,说道:“百姓不过是井底之蛙,愚不可及。”
朱雄英反驳道:“百姓的‘愚’是谁造成的?难道他们真的天生愚钝不可教化?”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朝廷一边愚弄百姓,却又希望百姓能明大义这何其可笑。”
朱元璋脸色一黑,要不是因为你是咱大孙子,看老子怎么收拾你。
不过心中有气,总是要撒的。
于是他目光一转,看向陈景恪:“这都是伱教他的?”
陈景恪连忙摇头:“不是不是,这都是陛下、皇后、太子和大本堂诸位先生教的。”
“我就是一个小小伴读,陪太孙读书的,怎么敢妄言教太孙。”
朱元璋气道:“放屁,咱啥时候教他这么和长辈说话了?”
“都是你小子将咱的乖孙给带坏了,扣你一个月的俸禄,已做惩罚。”
陈景恪:“……”
朱雄英翻了个白眼,继续说道:
“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前人已经给我们指明了道路。”
“始皇帝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在地理和制度上完成一统。”
“汉武帝独尊儒术,在思想上完成一统……”
“我们都不需要想什么新点子,顺着两人的思路往下走就可以了。”
“强化大一统概念,让万民都知道大明是一个整体,让百姓知道什么叫唇亡齿寒。”
“如此,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朱元璋这才点头说道:“既然你这么了解,那此事就交给你去做吧。”
“教化蛮夷之事,也一并交由你负责了。”
这就是要让他正式插手政务了。
朱雄英欣喜的道:“谢谢皇爷爷,我一定会将事情做好的。”
晚上还有一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