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成家立业。
俗话也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自从薛家落了难,薛蟠四处奔波也算是有点样子,但一直不成家,总觉得轻飘。
大的不娶,小的不能嫁。
如今薛宝钗和贾宝玉的亲事也迫不得已的定下了,薛蟠无论如何也不能再拖了。
就在贾瑚跟香菱烛光晚餐浓情蜜意的时候,薛宝钗也在跟薛姨妈商量薛蟠的婚事。
一会说张家的好,一会又要李家的,一会儿又议论王家的,这些人家的女儿也不知道造了什么罪,被拿来跟薛蟠各种议论。
薛宝钗自知出了这档子事,即使有贵妃懿旨为之周旋,也定落不得什么好名声,又思虑着薛家现在的处境,所以尽挑些家世不那么出众,但家教好的。
薛蟠虽然不争气,但不妨碍他是薛姨妈的好大儿,好大儿就该配好的,在薛姨妈心里,那自是皇家公主也配得!
所以薛宝钗选的这些哪里能入她的眼?
即便薛宝钗掰开了揉碎了分析,薛姨妈挑来拣去的仍是不满意。
“我的儿,你哥哥虽然不争气,咱们家也不比往昔,可宫里还有娘娘在,你以后是要做贵妃弟媳的人,你哥哥若是差了,岂不叫人笑话?”
笑话?
真往好了挑才是笑话!
薛宝钗倍感无力。
不怪薛姨妈这样想。
辽国公断亲贤贵妃的事虽然传开了,但贾瑚并没有做绝,景德帝也就只是冷处理。
毕竟贵妃不同寻常,封撤都要慎重,景德帝也没有迫切想要提拔的,索性就让元春继续担着。
天要其亡,必令其狂。
景德帝想挣省亲别院的银子,也想通过元春让贾家张狂起来,烈火烹油嘛,贾家越狂,景德帝就越容易下手。
这就让那些脑子不清醒的产生了错觉,以为贤贵妃离了辽国公并没有什么影响。
而贾家在被贾瑚一顿操作之后,没有遭受落井下石,也正是因此。
所以薛姨妈把贵妃娘娘当回事,也在情理之中。
薛宝钗拿不准皇帝对元春的态度,但她通过揣摩,也能了解皇帝对贾瑚的宠爱程度。
两相比较,薛宝钗觉得皇帝应该更偏向贾瑚,如此,元春就有待商榷了。
她自己是没办法,但不想薛蟠也这样。
结亲不是结仇,现在借贵妃的势选个好的,将来万一贵妃落魄,亲事很可能也要坎坷。
倒不如一开始就不借,刨除一切外界助力,就凭薛家现在的情况配个合适的。
娶妻当娶贤,家世在其次。
薛宝钗思虑着薛蟠这样不稳重的性子,有个贤淑懂事的互补,还能规劝一二。
这样即便以后她自身因为贵妃和荣国府被牵扯,薛家落魄,至少不会连累的薛蟠受岳家的气。
所以什么家世地位财富都不重要,薛宝钗倾向于选择一个能和薛蟠同甘共苦举案齐眉的。
薛宝钗考虑了所有的可能,可谓是替薛蟠操碎了心!
可这并不得薛姨妈赞同。
薛姨妈甚至有些怀疑,自家闺女莫不是因为这档子事有了埋怨,故意挑不好的吧?
“我的儿,你和你哥哥都是妈的心头肉,你们哪个不好,妈都心疼,你哥哥以前确实顽劣了一些,累的你受苦,可现在不是已经在变好了吗?等成了家,多了牵挂,肯定会越来越好的,你放心,他要是再敢胡闹,不用你说,妈替你狠狠教训他!”
得!
这下薛宝钗还能说什么呢?
她要是再跟薛姨妈拗下去,怕是就要坐实兄妹不和了。
薛宝钗看了看薛姨妈中意的那几家,干脆利落的放手了。
这个侯那个伯,咱看上人家,人家还看不上咱呢!
既然薛姨妈这么顽固,那就让她去试试,不撞南墙不回头,撞疼了自然就明白了。
薛宝钗将辽国公府抬手放过薛家的事写信告知了薛蟠。
还不等薛姨妈筹划好从哪家开始,薛蟠就已经快马加鞭回来了,并且还带回来一个“好”消息。
“妈,我在长安城遇到门亲戚,您猜是哪家?”
薛姨妈猜不出来,薛宝钗却是猜到了。
“可是夏家?”
“正是!我妹妹果然聪慧!”
薛宝钗笑而不语。
夏家原和薛家是老亲,又同在户部挂名行商,也是数一数二的富贵门户。
其馀田地不用说,单有几十顷地独种桂花,凡这长安城里城外桂花局俱是他家的,连宫里一应陈设盆景亦是他家贡奉,合长安城中,上至王侯,下至买卖人,都称他家是“桂花夏家”。
薛宝钗打理薛家产业,又如何能不知道?
“当年算是通家来往,从小儿都一处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