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
始皇本来就没指望这些文臣能次次都随行,反正文臣来了也帮不上什么忙,不来就不来吧。
倒是太子很快适应了。
年轻人接受能力强,第二回再来时已经可以像父亲一样完全面不改色了。
军中士兵还是挺喜欢太子的。
大家都听说过太子扶苏的贤名,说他仁而爱民。始皇帝陛下颇有威严,他们不敢亲近,遇到太子却敢壮着胆子说两句话。
扶苏便担起了责任,主动出列去替父亲询问一些
() 他想知道的事情。
比起被叫到陛下跟前去问话(),面对太子亲自过来亲切地询问(),士兵们回答得顺溜多了。
有个士兵说:
“天气热了,商队也不怎么往这边来了。往常每个月能过来一两趟的,帮忙捎带点东西回乡,如今一个月也见不着人。”
他们出门在外都想家,军中条件不错,就会给家里寄一些省吃俭用存下的东西。军中还有人识字,可以帮忙写家信。
但这些都是靠商队收取费用替他们寄回的,商队因为暑热减少了过来的次数后,大家也没了办法。
有些东西保质期没那么长,天热坏得快,士兵们就有些着急了。本来他们的家乡离边郡不是很远,东西抓紧时间寄回去,还不至于坏,再拖就不好说了。
现在太子殿下过来问他们有什么诉求,便有士兵忍不住提起此事。
扶苏安抚了两句,保证很快会让商队的人过来一趟。
商队怕中暑,夏日里减少了跑商的次数无可厚非。不过他毕竟是商队的实际掌控人,安排点人手再跑一趟问题不大。
不过有一点扶苏觉得不太合适。
他回去同父亲说起:
“士兵给家中寄东西,不该收取费用的。”
扶苏隐约觉得,军中内外递送东西的事情应该单独经营。然后将之作为一个军中的福利,而不是从士兵手里赚钱。
现在当兵待遇还行,以后就不一定了。总有傻缺子孙会拎不清的,万一回头大笔一挥削减了粮饷,也不是不可能出现。
所以能避免的额外开支还是避免比较好,帮忙寄送东西又赚不了几个钱。商队本来就是跑商时顺带着送一送的,又不是在专门做寄东西的生意。
始皇只道:
“此事你拿主意便好。”
商队相关的事宜他一向不插手,爱子擅长这些,别人插手只会帮倒忙。
扶苏点头:
“我明白了。”
父子俩在九原郡待到了夏季结束,决定启程的那日天上终于飘起了细雨。
持续许久的干旱结束了,幸而这次只是高温比较严重。除却边郡之外,其他郡县降雨还算正常,今年的收成应当不会受太多影响。
夏季太热的话,就要警惕冬季会不会格外冷些了。
扶苏说不出这里头的道理,但他就是觉得酷热和寒冬似乎经常相伴出现。因而提前传信回了咸阳,让人做好应对寒灾的准备。
没有灾情最好,要是有的话,提前做过准备总归比没做过强。
车队迎着细雨出发,朝着东边而去。
由于在九原郡耽搁了两个月,原定的行程就要进行调整了。
本来会是秋季抵达辽东,然后趁着冬天来临前离开的。现在抵达辽东时大约要入冬了,而东北的冬天着实寒冷。
陆路走起来速度慢,否则行船赶路还能提前抵达目的地。
始皇便说干脆从雁门郡绕行太原郡和
() 恒山郡等赵国故地。在赵地过冬之后,再重新朝东北走去。
扶苏立时警惕起来:
“去巨鹿郡吗?”
始皇一顿:
“自然不去,就在恒山过冬。”
赵地内有不少赵国建造的宫殿,除却邯郸的赵王宫之外,最出名的大概就是巨鹿郡内的沙丘行宫了。
始皇知道儿子的心结,必然是想起他上一世病重时在沙丘停留,结果直接在此地崩逝的事情了。
恒山郡南边就是巨鹿,往邯郸走得路过巨鹿。本来就不会过去,那样太绕了,他们选择在赵地过冬只是权宜之计罢了。
扶苏这才松一口气:
“那边走吧。”
雁门郡的驰道往东有两条路,一条直接东去路过代郡、上谷、渔阳。另一条往东南,走太原再折向东边的恒山,接着朝东北一路过广阳、渔阳。
虽然两条路都会从渔阳过,但后一条不经过渔阳郡的治所。两条路的交汇点在下一个目标右北平郡的治所无终县,再走下去就是辽西和辽东了。
广阳郡这个名字大家或许比较陌生,它的治所蓟县其实就是北京,也是燕国都城。
车队一路过去,沿途景色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