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历史军事>大明求生记拉拉袖> 第三百七十八章 攻城之战(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七十八章 攻城之战(上)(1 / 2)

三日后,全部攻城人马才到达,老远就听到赵牧扯着掐了脖子的鹅叫声:“想当初先帝曾拉过咱家的手,尔等快快把这些炮架起来,明日打进东胜城就有咱们好日子过了。”随着总后勤车马营在乌兰木伦建立起粮草转运站后,沿着乌兰木伦河而上的后勤车马绵延了十几里,延绥副总兵张安指挥着一千辅兵在乌兰木伦河边的一个梁塬高处建起了粮草储运站。

在张安的眼中,这批军队跟以往的编制很大不同,连配属自己的一千辅兵,人人都身着号衣,所配的一把很像是绣春刀式样的一把刀,可斩断以往的铁器。还有是车马特别多,服饰高度统一外,全身装备精良,新式小炮多,所以配置的弹药马车也多。所欠缺的就是在着甲上,除了虎贲团外都没有着甲,全是头戴着一顶铁盔。其实张安还不了解枪榴团也是着甲的,只是身着一种新式甲衣,前后都有胸甲及护背,只是外罩着包衣,看不到里面的护胸钢板片,这是一种冲压整件插板,只要把钢板插进衣着背心中即成。

双方大营相隔五里,全都派出小股游骑不断地游走骚扰,今日你斩我三骑,明日我斩你二骑,这种大阵对持,小股游兵的拼杀是冷冰器时代最血腥的,因为派出的全是悍将勇士。

好在目前虎贲团全身着甲,防护到位,手中的加长斩马刀锋利无比,在双方冲锋时,手中的短火枪可在百米内先敌开出二枪,而鞑靼骑兵的骑弩要在八十米内才能有效击杀,所以很是吃亏,等到先挨了两枪后,进入到八十米内时放箭,这批明军身着的盔甲有效阻挡了弓箭,再等到双方五十米内时,鞑靼只有手中的飞斧才能击杀明军的身甲,这么近的距离一个呼吸间,双方的马就接仗,等鞑靼骑兵拔出骑枪或是弯刀之时,明军的斩马刀也到了跟前,可是这一批明军人人都是变态装备,个个手中的刀锋利无比,所到之处削铁如泥。要不是鞑靼骑兵马背娴熟,弄不好会连人带马一劈两半。

守卫东胜城的是七土默特,满都鲁部,也是兵马强壮,特别能战的部落勇士达万人。今日碰到的这股明军让这些鞑靼兵着实有点吃不消了。

公元1496年弘治九年,十月二十日,章子俊正式打响了攻城第一炮。这是大明朝自永乐朝后,第一次主动攻击鞑靼,收复较大的驻地。

随着顾弶扯着嗓门大喊一声“开炮”,不亚于李云龙的那声小,身旁亲兵护卫手中的小三角红旗,立时挥下后,整个重炮团,重炮一百门,大将军炮200门,御虏炮400门,前后分批次开炮。

京城,早在一月前,章顺就接到父亲的家书,定在十月二十日发起收复东胜卫,要求章顺把早就写好的一篇战前战报同时同日登出来造势,想要提醒朝堂上的哪些人,鞑靼铁骑不可怕,只要发展科技才是强国之根本。

标题为《收复昔日故土东胜卫今日打响第一炮》据本报特约记者一枝花来自东胜卫的报道:“随着延绥副总兵张安的一声令下,我朝万余延绥军在平安伯带领乡勇的配合协同下,今日正式打响了收复大明故土东胜卫的攻城战,大明的勇士们,冲锋杀敌啊,自古好男儿保家卫国戍守边疆,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最后又添加了王昌龄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什么叫做煽动,可惜明朝人还不明白报纸舆论对民众的威力有多大。自从报纸诞生起,坊间就出现了一个新的职业读报人。这些读报人不光是读报,还帮着解释事态发展的动向。着实吸引了众多酒楼茶楼饭庄的掌柜们,原先哪些说书的也改成了先读报后吹牛。经过这些巧舌如簧的解说,往往会把某一件看似平平无奇的小事,变成蜿蜒曲折,情节一波三折的故事。要不然这些人吃什么?真的是靠嘴皮子求生。单口相声就是从此时兴起的。

这一篇文章就是要带动民众的血性,让百姓知道大明目前最大的威胁来自外族鞑靼,制造紧迫感及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也让庙堂上的朝臣们明白不是平安伯好斗,而是鞑靼铁骑到了家门口,不得不奋起反击,还座实了是朝廷出兵,平安伯只是协助,出点钱财而已。特别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就是说虽然平安伯只是一个虚位封号,跟庶民一样,却不敢忘了家国,所做的一切是对还是错,还需时日才能评判。这就是说给自己开脱掉私自拥兵,私自攻打发起两国战争,私自占有领地,私自代表大明皇权,为接下去的进一步操作合法性做铺垫,等攻下了东胜卫后,看朝庭跟不跟认不认。如果朝廷派兵守卫,那么以上的所有罪状就不成立,反过来朝廷不认可的话,章子俊也有能力守住东胜卫,就是说东胜卫不是大明的领土和辖地,可以考虑搬家建国了。

想必朝廷不会糊涂到这个地步,所以说章子俊是为自己开脱掉所有的大逆不道及罪状。朝堂上的人难道看不明白,不知道平安伯的用意?跟古代人玩这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