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小继吗?”
徐继刚一进门,母亲着急的声音便从里屋传来。
徐继放下竹笼,走进里屋看见了挣扎起身的母亲。
“是我,母亲,让你担心了。”徐继走上前,扶起想要起身的母亲。
“你没事就好,你这脸怎么回事?”母亲在徐继的搀扶下起了身,看见了徐继脸上的伤痕,一脸担忧道。
“没什么,在溪边不小心摔了一跤。”徐继把早就想好的理由告诉了母亲。
“我先去给你做饭了,我找到了月莹鱼了,母亲你很快就会好起来了。”
徐继见母亲还想开口追问,提前说道,说完就起身往厨房走去。
母亲望着徐继离去的小小背影,叹了口气。
徐继走进厨房,往锅里添了一些水生起了火,然后从几乎见底的米缸里舀出半碗米加到锅里,做起了米粥。
然后他又跑到院前拿起竹笼,走进厨房,开始按照老郎中教的方法处理起了月莹鱼。
徐继取出鱼胆和鱼的内脏,将鱼胆挂在院中晾晒,又切下半身鱼肉洗净丢进了锅里。
然后跑到灶前添了些柴火。
做完这些,他跑向厨房的墙角从陶罐里拿出一本书然后重新坐回小灶前的小马扎上,开始读起书来。
书中讲的是一个书生的故事,书生出身贫寒,但却满腹经纶,他游走于各国间希望能说服各国止戈休战,让万民休养生息,但一次次的失败让书生备受打击,于是最终他选择回到自己故乡,广收门徒。
这本书被徐继翻了不下百遍,书上有很多他用炭笔做的标记,一是他确实没钱买新书,这本书还是他上次花了好大决心才拿一百斤的柴火和二十文与书店老板换的二手书,二是他确实很喜欢书中的故事,比起书中说的书生游说各国,他更喜欢书生在路上遇到的各种奇妙的志怪故事。
“咚咚。”院门突然传来敲门声。
徐继合上起书揣进怀里,然后往院门处走去,打开门,是一个的算命先生,他背着一个竹箧,手里拿着一个刻有“神机妙算”四字的幡旗,就是那妙字旁破了一个洞,变成了一个少字,身上的长衫也破了不少洞,用的其他颜色料子补上,脸上更是灰头土脸,确实像走了不少路的样子。
“道长有什么事吗?”徐继率先开口道。
“小兄弟,我游历至此,想跟你讨碗水喝。”道士对徐继打了个道门稽首说道。
“小继,是谁来了?”母亲的声音从里屋传来。
“是个道长,过路讨碗水喝。”徐继朝屋内喊道。
“嗯,别怠慢了人家。”
“知道了。”徐继回道,然后对道长说:“稍等。”
说完转身进厨房取出一碗水来,道长接过水,“咕咚咕咚”就喝了下去,喝完将碗递回给了徐继。
道长突然鼻子嗅了嗅说道:“好香啊。”然后肚子便不争气叫了起来。道长揉了揉肚子,有些难为情的看向徐继。
徐继嘴角抽了抽,心想这道长不会是故意骗吃骗喝的吧,但还是礼貌开口道:“道长我锅里煮了粥,要不吃个便饭?”
“那就谢过小兄弟了。”道长抱了抱拳,侧过身大步走进了院子,在小石凳上坐了下来,同时放下行李,一脸期待看着还在院门的徐继。
徐继愣了愣,随后关了院门转身问道:“道长可有荤腥之戒?”
“并无。”道长笑了笑道。只是这笑容落到徐继眼中,总感觉有种自己上了当的感觉。
但徐继还是点了点头,走进厨房给道长盛来一碗米粥,米粥上还有一块鱼肉。
道长接过碗筷,轻轻呼了一口碗上热气,然后抿了一口粥,又夹了一口鱼肉送到嘴里,不禁赞叹道:“小兄弟好手艺。”
“道长喜欢就行。”说完走进厨房又给母亲盛了一碗粥端进里屋,粥上有着剩下的大半块鱼肉。
母亲接过粥,看见粥上的鱼肉,心中又是阵阵酸楚。
徐继看出母亲心思,忙不迭道:“锅里还有呢。”
母亲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接过粥慢慢喝了起来。
徐继走出里屋,看见道长正一边喝粥一边眯眼笑着看向自己。
“道长吃的还算满意?”徐继被道长看的有些不好意思道。
“满意满意,小兄弟好手艺。”道长仍是笑着道。
“那道长你慢慢吃,不够锅里还有。”
“哈哈,好。”道长闻言又笑道。
徐继走进厨房,给自己添了小半碗粥,蹲在灶前慢慢喝起粥来。
这时道长进来了,徐继连忙起身。
道长放下碗筷,满意拍了拍肚子道:“贫道也不能白喝你一碗粥,这样吧,我给小兄弟你起一卦,就当报答小兄弟你一饭之恩。”
徐继觉得只是一顿便饭而已,没必要,但也不好驳了道长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