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了七四年,芝兰十岁上五年级了,自从有了收音机,芝兰每天早晚都会听,早上醒来就听《小喇叭开始广播啦》,放假的时候中午听评书。
听收音机的原因,她的普通话在小朋友中是讲得最好的,长得也白净好看,所以她在班级一直是文娱委员,小主持人,成绩也是前三名,梁家湾只有小学部,三姐初中毕业后就在家劳动,四姐已经在汤泉中学上高中了,所以她现在都是自己一个人走路上下学,村里的小伙伴也有结伴而行的,芝兰每天放学要回家放牛,她放牛的时候也是最开心的时候,因为那段时间流行样板戏,四姐玉兰特别会唱样板戏,她还是公社样板戏的台柱子,芝兰跟姐姐学了不少,如林海雪原的常宝唱的《八年前风雪夜》,红灯记里李雪梅唱的《奶奶你听我说》《我家的表叔数不清》等等,她乘着放牛就练唱起来,牛儿在池塘堤上吃草,她就索性躺在堤上对着天空大声唱,她感觉这样唱出来更辽阔更悠美。
家里二哥克丰二十四岁了,他挑起了整个家庭的担子,已经到了适婚年龄,但没人说媒,克丰也不着急,他的心思是想把家里因父亲生病欠下的债务还清再考虑。三姐秋红二十二岁也有人在说媒了,是淑琴的妹妹淑芳那边的,也是隔得远,在汤泉乡的隔壁公社金龙乡,男方叫陈志和,是县机械厂的工人,一表人才,并且是独子,因他父亲过世早顶替父亲的工作。
三姐与陈志和同年,男方小秋红半岁,因此秋红也是不急着结婚,因为二哥还没对象呢。
克文读完小学就不想读书了,他也不是读书的料,淑琴就让他跟着大姐夫周少清学瓦工手艺。
当秋天来临时,大嫂临盆生下了一个女儿,小侄女出生正好是太阳升起之时,淑琴笑着问芝兰,你给你的侄女儿起个名字吧。
芝兰望着秋天里早晨湛蓝的天空说:"映霞,对,就叫映霞,大哥大嫂一定会喜欢这个名字的。"
果然,一家人都觉得这个名字好,克祥很高兴:"没想到芝兰妹这么有才呢,才十岁就会给侄女起名字了,哥哥喜欢。"
也是在这年里,老奶奶、外公外婆接连去世了。
又过了一年,芝兰已经转学到了汤泉中学读小学最后的半年,即五年半,这半年是补学拼音,与四姐到了同一所学校。四姐玉兰高中快毕业了,最近的晚上经常让芝兰陪她去黄花堂外的河堤散步,
在散步的路上,会有一个男孩子陪姐姐走走,有时候就坐在河堤的柳树下乘凉,玉兰姐的头就依靠在男孩的肩膀上,男孩的手扶着姐姐的腰,芝兰就坐在了姐姐的边上。
这个男孩她认得,是下放到本村里的一个王姓大干部的大儿子王荣,据说是从省城下放来的,他们家有五口人,夫妻俩带着两个儿子一个小女儿。大儿子与玉兰同年,在一个班里的同桌;二儿子王伟也已上初中,小女儿王琼比芝兰大两岁。
芝兰大概知道姐姐与那个大哥哥是喜欢彼此的那种,但她知道姐姐带她去河堤的意思,一定是不想娘知道,所以每次姐姐说让她跟姐姐一起去看电影,去借书,去串门,她都欣然答应。
那时候的电影已经下乡,但也不是每个村都放,而是在几个村之间选一个宽敞的地方放映,芝兰她们村的放映点选在黄花堂村隔壁的槐花屋场,走路半小时就到了,电影《白蛇传》,《红湖赤卫队》,《地道战》,《红楼梦》等都是经常放映的,《红楼梦》对芝兰的影响很大,她也从收音机里听到陈力演唱的《红楼梦》插曲,她不断地学唱,后来她发现要完美地唱出高音,还是躺在堤上唱最佳,所以她的堤边歌声也是村内有名了。
二哥克丰为了挣钱,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十五是农闲时期,他就参加花鼓队,湘西一带的花鼓队不同于剧团和戏班,都是临时搭班组成,有领队赞诵、锣、鼓、锁呐、二胡、提灯、两至三个童男童女跳舞即可。
春节期间,这样的队伍是随意选择沿村沿户进行表演。一般都是一路敲锣打鼓到你家门,领队大声说着大吉大利的祝福语,在你家的堂屋中间空个位置,两名打扮得戏子一样的小童就开始跳舞了:"正月里来是新年,我和郎来拜个年……",小童都在十岁左右,有的更小,跳舞不在好坏,主要是图个吉利和热闹,就这样一家闹过去,主人家给领队红包的,一般这么一天下来,每个人也能分到几元钱呢。
芝兰九岁、十岁跟随二哥打了两年花鼓,她还主动要求加了个节目,是她听收音机学的,也是《红湖赤卫队》插曲《小曲好唱口难开》,她用一个碟子一双筷子,边唱"手拿碟儿敲起来,小曲好唱口难开……"人们在看到她的这个舞蹈时,会鼓掌会多给钱,也会一直跟着看。
上初中后,她就不再参加花鼓队了。
在汤泉中学,她又是班里最小的,班主任是省里来的女老师,姓吴,吴老师很喜欢芝兰,说她长得好看,普通话也好听,还会唱会跳的,吴老师亲昵地喊她"细细妹子。"
汤泉公社在乌江边,乌江是沩水的一个支流,起于洞庭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