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壁国第一位女状元,名叫冯希。
当年的冯状元惊才绝艳,六元及第,一举夺得魁首,傲视南壁国一众儿郎,令多少读书人自惭形秽,最后她更是官至首辅,统领内阁。
自前朝冯首辅开辟女郎也可以为官的先路之后,女郎读书的风气便好了许多,备受赞誉的女官也出过不少。
但一些思想老旧的世家大族依然秉持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理念,不许族中的女郎抛头露面,虽然也会请女先生到家中来教,不过也只是为了给自家的未嫁女博个才名而已。
霍家作为凤台县本地的百年世家,自然也是如此行事作风。
上一世,由于姜母一直给姜如初灌输要嫁入霍府做少夫人的观念,所以她其实并没有正儿八经的好好读过书,只在姜家的族学粗浅的学过几年。
在当下,女郎虽然也可以读书科举,但是终究不如儿郎,始终是备受争议,再加上现在的学堂和书院都是男女弟子混在一起,女郎只要一读书,那基本上算是嫁不到什么好人家了。
姜母生怕姜如初的名声“坏”了会被霍府嫌弃,从来没想过让她走读书科举的路,让她去族学读几年书,也只是为了让她懂点道理,不至于太过愚笨无知以致被夫君冷落。
这一世,当姜如初再次睁开眼的时候,这时的她早就“罢学”半年,等着嫁入霍府了。
她本也不算是什么好学生,族学的李先生本来就不喜欢她,再加上她一直交不上束脩,这么久不去读书,李先生也懒得过问她。
今日,姜如初一手提着一块猪肉,一手拿着一瓶香油,便往族学而去。
姜氏已经败落,虽然跟其他的大家族一样还办着族学,但其实也就是一间简陋的学堂,也只请得起一个年过半百还考不上秀才的李先生。
李先生虽然考不上秀才,但好歹参加科举几十年,肚子里也有不少的墨水,比一般人强上许多,因为家里贫困,为了一点束脩,也在姜氏的族学教了十来年的书。
姜如初想着,带上这些在寻常人家难得一见的好东西作为束脩,想必那位李先生也不会太过为难于她,或许会责骂两句,但能让她继续读书,她也是乐意的。
然而,姜如初还是太过天真了。
李先生将姜如初拦在门外,脸色不大好看的打量了她几眼,直接说道:“半年都不曾来进学,你还来族学做什么?”
姜如初诚恳的认错道:“先生,之前是我的错,我以后会好好读书的......这是我之前欠下的束脩,今天特地来给您补上。”
学堂里的姜氏同族们纷纷探出头来看热闹,见是姜如初,一个个的都是一副看好戏的模样。
姜如初瞥了一眼,正奇怪怎么不见一个女郎,全是姜氏的儿郎,就听见李先生说道:
“既回去了,就别再来了,读书不是你想来就来,想不来就不来的。”
稀奇的是,这一次,李先生看也没有看她手中的猪肉和香油一眼,只是冷漠的将她拒之门外,就转身准备进学堂去。
姜如初以为李先生是在质疑她想好好读书的决心,连忙对着李先生的背影,扬声表态道:“先生,我这一次是真的想好好的读书,我想走科举路,请您再给学生一个机会。”
李先生听到她说要去考科举,倒真的停下了脚步,回过头来稀奇的看了她一眼。
“你以为科举是你识得两个字就可以的吗?倒真的是不知天高地厚。”
他自己考了几十年也没有考中一个秀才,现下听到一个从来没有好好认真读过书的女郎说要走科举路,自然只觉得是孩子话。
李先生的视线这才落在姜如初手中的猪肉上,意识到这孩子这一次确实有几分诚心,有些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解释道:
“不是我不让你进去听课,是你们姜氏的族中做了决定,今年学堂里的开支要再度缩减,底子不好的都不准再来了,只挑几个有希望好苗子培养......”
“你一个女郎,早晚也得嫁人......回去吧。”
说罢,李先生无奈的摇了摇头,转身进去了。
听到是族中的决定,姜如初愣在原地,这才明白过来,为何今日的学堂里不见一个姜氏的女郎......姜氏已经没落,能强撑着办这个学堂也不过是还抱着几分姜氏子弟能出人头地、重振家族的希望。
族中的资源就这么多,自然不肯浪费在早晚都会嫁人的女郎身上。
姜如初打眼望向学堂里面,总共不过十来个学生,全是儿郎。
她一眼就看到了其中一直被族中寄予厚望的姜知望,他是姜氏子弟中最被看好的,族老们对他的期望最高,族中最好的资源从来都是第一时间向他倾斜。
还有姜平、姜永才等人,都是以往比较用功,悟性也出众的几个姜氏儿郎。
姜如初虽然心凉,但对族中这样的决定也只能感到无奈,姜氏的女郎确实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