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这一役打的大快人心。
不仅收复了失地,一雪前耻,还活捉了北狄王,令北狄和西戎臣服归顺,愿意年年纳贡。
这次北境大军凯旋回京,北狄和西戎也派了使臣前来谈和。
嘉和帝龙心大悦,下令犒赏三军,而立下战功的将士们,更是加官进爵,得了厚赏。
这其中便有盛霆。
夏子晋能活捉北狄王,这么快平息这场战争,还多亏了盛霆献计。
嘉和帝得知他是盛玉萱的弟弟,又见他小小年纪英姿不凡,还立下如此赫赫战功,心中不免感慨。
盛玉萱是个奇女子,不仅自身优秀,她教导的两个弟弟一文一武,都是栋梁之材,听说她还有两个妹妹,一个温柔娴静,一手好厨艺师从其姐,另外一个年岁太小,暂时还看不出什么来,但是长的却玉雪可爱,十分讨喜。
嘉和帝对这一家子人如今观感极好,当即便唤盛霆上前,问了他几句话。
盛霆小小年纪却不怯场,嘉和帝问话他都对答如流,而且不卑不亢,进退有度。
嘉和帝心中越发赞赏,当即金口玉言,称赞其为少年英雄,并破例允其入骁骑营,封昭武校尉。
此话一出,满堂哗然。
昭武校尉,乃是正六品的武职,其实以盛霆立下的战功,换了旁的将士,升个正六品的昭武校尉,是合乎情理的,只会让人觉得隆恩浩荡。
偏偏盛霆只是个总角小儿,立下战功说不定也只是碰巧而已,封昭武校尉这赏赐是不是太厚重了点?
一多半的大臣心里都是这么想的,很快便有大臣出列,反对道:“陛下,此举不妥,昭武校尉乃是六品武职,盛霆年纪尚轻,只怕难当大任,然其献策助晋王殿下活捉北狄王,立下奇功,确实应当厚赏,不如陛下赏些他能生受的恩典吧……”
言外之意,便是盛霆小小年纪,配不上昭武校尉的军衔,而且恩赏太重,只怕他也无福消受。
嘉和帝和夏子晋不约而同的皱了皱眉,都对此话有些不悦。
“军中一向以本事服人,以军功论英雄,何时以年龄来排资历了?”
嘉和帝冷眸扫过殿内众位大臣,口气显得有些严厉。
众位大臣心知嘉和帝这是不高兴了,顿时一个个像鹌鹑似的,垂着头缩着脖子,庆幸自己虽然心里不赞同,却没有去当第一个宣之于口的人。
其实说起来,军中确实是个只讲实力拼拳头的地方。
你若是有本事,哪怕年纪轻轻,也能立下战功,加官进爵;你若是没本事,哪怕熬到白发苍苍解甲归田,也就是个大头兵。
所以拿年龄来说事,确实不能站得住脚。
而出列开口反对的那位大臣,当即扑通一下跪倒伏拜,吓的后背上冷汗涔涔。
“盛氏一门忠烈,实乃我朝之福,传旨,盛霆于北境一役立下奇功,实乃少年英雄,赐其为昭武校尉,准入骁骑营,另赐黄金百两!”
夏子晋一听这道旨意,便明白父皇之所以如此重赏,除了盛霆自己在北境立下了战功外,还有盛玉萱在平叛安王谋逆一事中立下功劳的缘故。
只是盛玉萱在其间的功劳,并没有翻到明面上来,而赏些珠宝玉石什么的,又有些不够份量。
恰好盛霆立下了战功,嘉和帝便将盛玉萱的那一笔,记到了盛霆的头上,赐了他一个昭武校尉的军衔。
弟凭姐贵,想来盛玉萱也是不会介意的。
旨意一出,盛霆整个人都傻了。
他在军中混了这么久,对大华朝的军营制度及军职军衔早就了解的清清楚楚了。
他本来想着这次进宫受赏,也就是能得点金银罢了。
毕竟他不是正式在编的将士,靠着和夏子晋的裙带关系,才能留在军中,侥幸活捉北狄王立下大功。
升官发财那都是其他立下战功的将士的事,他跟着蹭点赏银就挺不错的了。
他还打算着这次回京之后,先在家里歇上几日,然后去找姐夫夏子晋软磨硬泡,看能不能让他安排安排,甭管是哪个大营,让自己进去历练历练。
先从小兵做起,然后十夫长,百夫长,慢慢地往上升,总有一日,他能成为像姐夫那样的大元帅,威风凛凛统领三军!
谁知道计划还未实施,嘉和帝竟当朝宣旨封他为昭武校尉。
那可是昭武校尉啊,六品军衔,有人在军队里混了十来年,都不一定能升到这个位置。
可是这个馅饼,却从天而降砸到了他的头上。
这要是让他在军中结实的那些兄弟们知道了,还不得羡慕嫉妒恨啊!
盛霆被这巨大的惊喜冲击的整个人晕乎乎的,直到听到福公公尖细的嗓音响起,他才猛然回过神来。
“盛校尉,还不快接旨谢恩!”
盛霆忙下跪接旨:“谢陛下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