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闲安排好括苍山的一众事务之后,就动身出发了。与上次单枪匹马不同的是,这一次他身边跟着一个警卫班。
虽然他不想要,但在许都等人的苦口劝说下,最终妥协了。
于是这一行十人一大早,就背着背包,骑着马,带着武器踏上了通往松江府的道路。
时间已来到11月初,走在的官道上,徐闲的眉头不紧皱,一路上商贾并不多,大部分是衣衫褴褛的百姓,三三两两,慢吞吞地走着,脸色青白,满是愁苦。
“唉……”
徐闲叹了口气,只觉胸中压抑万分,双肩只觉分外沉重。任重道远啊!
“娘!娘!”
突然前方传来了两声悲啼,只见一个小男孩正摇晃着倒地的妇人,凄怆地呼唤着。
旁边的路人虽看到了,却也只是摇摇头,叹息一声,继续木然地向前走。
这并不是道德丧失,亦或人性泯灭。
这年头,饿死、病死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了。自己的家人都难以保全,又哪有空余的时间与食物去帮助别人呢?
再说了,一时的帮助,又能怎样呢,不外乎:救活了他,给了他生的希望,又让他在死的恐惧中绝望地死去。
百姓苦啊!求天无路,告地无门。
听说杭州府富庶,大约走到那里就能活命吧。走吧,走吧,撑住,不能倒下……
对于活下去的执着,才是支撑他们前行的力量。一旦倒下,意味着什么,他们比谁都清楚……
“小康,过来一下。”徐闲招招手。
“司令,有何吩咐?”
“去看看怎么回事?”
“是!”
于是,一行人朝着这对母子走去。
“公子,您行行好,救救我母亲吧!救救我母亲吧!我给您磕头了,呜呜呜呜……”
小男孩见有人走过来,忙磕头求救,对他来说,失去母亲是他不能承受的痛,只要这位公子能施以援手,把头磕破也是值得的……
之所以喊徐闲“公子”,是因为徐闲的道服已被迫换掉了,不然这9个警卫员都得穿道服!换上常服的他,现在便是一位翩翩公子。
徐闲下马,双手扶起小男孩,走到妇女身边查看了一下。还好,只是过度饥饿,昏了过去。
“小康,给她喂点糖水。”
喂完糖水,过了好一会儿,这个妇人这才幽幽转醒,睁开眼睛第一眼便看到眼泪鼻涕糊了一脸的儿子。
“娘!娘!我们有救了,我们有救了!这位公子答应救我们了!”
“咳咳……”妇人听完,挣扎着跪了下来,声音哽咽道:“谢…谢…恩…人!”
“起来吧。”徐闲伸手虚扶妇人。
可妇人并没有起身,反而对着徐闲磕了三个头,
“求求公子,收留我的孩子,他很听话,很能干的,虽然才7岁,但已经能帮忙拾柴火和烧水了。长大后,他会终生回报您的……”
说完愈加哽咽,几不能语,只能掩面而泣。
“唉……小康,给她们点食物,派一个人,送她们去括苍山吧。”
“是!”
徐闲心情沉重的在这对母子的千恩万谢中走远了……
看来,拯救民生刻不容缓啊。老祖啊,你怎不给我个系统、空间什么的,我啥任务都愿意做,别让我再经受这种生离死别、人间惨剧好么……
徐闲在心里吐槽着徐达,口中却说道:“继续走吧,但见有人困厄,就告诉他们‘括苍山能活命!’剩下的就听天由命吧。”
于是,一行人又继续向前走。
九个小时后,他们到达嵊州,停歇一夜后,又继续启程前往杭州。
第二天下午4时左右,徐闲一行人终于到达杭州城外。
此时,杭州城外早已聚集了一大群灾民,官府设置了两个粥棚,不少灾民正在排队盛粥,而盛到粥的灾民则回到各自的群体中喝粥。
至于灾棚,倒是建了十几间,不过人太多,住不下。大部分灾民只是在背风处支了一个草棚,凭此遮风挡雨而已。
徐闲靠近粥棚一看,与其说是粥,不如说是米汤。
不过也能理解,明末官府也不容易,几乎年年赈灾,一到冬天天天施粥,虽一天只提供一顿粥,但时长日久,耗费也是巨大的,何况朝廷还没钱,想当个好官,几乎都得自带家产。
当然官府也会发动民间乡绅帮助赈灾,虽大部分乡绅只是出点钱或者米粮应付一下,但也有部分爱国爱民的乡绅,变卖了一些家产赈灾救济灾民。
徐闲摇摇头,天灾人祸还会越来越严重,官府、爱国乡绅也不知道能撑多久。
徐闲没多逗留,带着警卫走入杭州城。
一入城,便感觉如同进入另一个世界,城外凄凄惨惨戚戚,城内莺莺燕燕蝶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