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步兵师虽然组建时间在国防军同批次步兵师里较晚,看番号就能看出来——78,资历肯定不能和15步兵师那些共和国时期的前辈相比。但在加仑坎普将军接管78步兵师的时候,就开始对其在现有基础上尽可能进行升级改造。仿效意大利“特种步兵”的特征进行改编和训练,还参照西班牙共和卫队的战法集中精英组建护卫掷弹兵这样的突击步枪班,有护卫掷弹兵参与的189突击炮旅作为该师的精锐部队,即使没有spw化也可以和独立的战车营进行快速配合,在第聂伯河,莫吉廖夫到罗斯拉夫尔,第10装甲师以及“大德意志”团就多次和其配合行动。按照创建者艾米莉亚上校的说法78步兵师的士兵可以用更少的人操作更多更杂的武器,尤其注重对机枪手的训练,在支援火力上除营一级的重装连外81毫米,50毫米迫击炮甚至被下放至排一级,每一个排都可以独立完成作战任务。班一级的人数更是膨胀到了德军班人数编制的顶点12人,拥有2把机枪,在纸面上和德军公认火力最强的步兵——装甲师的摩托化步兵相当。而护卫掷弹兵在恰当的距离火力甚至要强于前者。携带了大量的3kg炸药,集束手雷和冲锋枪让其成为了德军中少有的擅长近战的部队。尤其是在明斯克后几乎全面换装mg34,接收了一大批装备后。除了地形加成和完善的防御工事,强大的机枪火力,快捷的火炮支援,较高的士兵素质也是艾米莉亚敢说“俄国人来多少,mg34就杀多少”的底气。只要在一个机枪周围只要还有人在,只要机枪没有破烂,那挺机枪就不会哑火。
苏军士兵尽全力贴近这200米的大关,正想着用更好的冲锋枪压制敌人,但却发现越靠近德军火力却一反常态的强大。原本与15步兵师交锋时她们的“噗砰”炮在敌军发现到火炮反制前的一段时间内还能打几轮压制摧毁敌人的机枪阵地。但由于视野限制,“噗砰”炮只能冒险抵进并在密林中开火。有时候第一发炮弹都没打出就被敌军发现。都不需要联系后方炮团,81毫米和50毫米迫击炮炮弹就呼啸而来。尤其是50毫米迫击炮,该炮支架支撑盘一体,也就比东洋人的掷弹筒稍大,中口径迫击炮还需要一个半地穴的发射阵地2到3名士兵操作,也有被树木提前引爆的几率,转移需要整炮拆卸重新架设。而后者区区一个小型散兵坑1名士兵配合附近士官的指引就能独立完成瞄准射击矫正的操作,而且在这个距离下炮弹非常的迅速精准,一名熟练的炮手1.5秒就可以打出一发炮弹。这些支援兵在一个又一个散兵坑里快速转移,每一个方向只要有德军士兵,就有可能是炮弹射出的地方,苏军很难进行针对的反制。而m1927步兵炮厚重的防盾虽然给了炮手非常好的对子弹的防护,但导致炮架异常沉重,难以快速转移。每一名苏军炮兵无不是发挥着大无畏的精神和德军展开艰难的炮战,唯一的好处是50毫米炮弹不至于直接击毁整个步兵炮,很多炮兵被弹片击伤,虽然如此却依然坚持射击,子弹和碎片打中炮盾擦出了火花,她们很清楚每一发炮弹射出,压制住敌方机枪掩体,自己的战友就能少很多伤亡。天边已经蒙蒙亮,在距离德军阵地前200米到100米堆满了苏军的尸体,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mg34,mg26/30机枪和迫击炮造成的。
清晨的晨雾和炮弹爆炸的硝烟遮蔽了阵地,能见度变得更低了,这对德军来说却不是个好消息,苏军借着晨雾和烟雾弹的掩护贴近100米内,匍匐前进,交替开火掩护。士兵们传递着手榴弹,看着苏军贴近就将其抛出。阵地右侧靠近高地的机枪巢还没有收到太大的关注,丽塔小队轻易的就在那里架起机枪。几枚手榴弹已经被拉开引线摆在一旁,正在匍匐前进的苏军士兵侧面暴露在右侧机枪之下,尤其是那些苏联女兵,她们那类似沙俄白军棕色绣着红星的哥萨克高帽实在是太招摇了,手握着莫辛纳甘步枪和dp27轻机枪,以倒下的树干和大炮打出的弹坑为掩体向德军射击,克里斯蒂安毫不客气地请她们吃枪子。
“艾丽卡,再去拿一箱子弹过来。”克里斯蒂安翻了翻弹药箱,250发的弹链又快打完了,换下的枪管并不会丢弃,而是放在一边冷却。艾丽卡顺着交通壕往回走,为了防范敌军炮击尤其是空袭飞机近距离扫射造成成片的伤亡,主战壕都被挖设成了弯曲的“w”型,连里的弹药箱都放在这些“w”靠内的角落上。士兵们得看清楚别拿错了,这些弹药箱里不光会放弹链,也会放步枪的弹桥夹,丽塔用的是苏军的svt40,和德军的子弹并不通用,德军也没有专门为使用敌方武器的士兵发放缴获武器弹药的特例,打完了就只能去死亡的苏联士兵身上收集。艾丽卡以前抱怨这些设计师造不出比俄国人更好的半自动步枪,但在一些什么机枪脚架,油桶,弹药箱,军用水壶人体工程学细节这方面的考虑的倒是非常周全,弹药箱使用了梯形的盖子,这样子就可以快速找到锁定的一侧,向上提锁杆,弹药箱就打开了,里面是250发的弹链。顺着战壕返回机枪巢时,苏军的轻炮似乎已经哑火,德军的大炮终于发威了,大角度曲射的榴弹炮可不管什么树林遮蔽,如果被树干提前引爆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