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见宝钗,黛玉二人和别的姐妹不同,真是娇花软玉一般,随后问道:“宝玉为何不见?对了,还有舅舅家的攸儿?”
贾母听见贾妃要见王攸,心中虽惊,但还是镇定的说道:“无谕,外男不敢擅入!”贾妃连忙又命:“快请进来。”
小太监应声出去,因他未见过王攸,只好先让贾宝玉进殿,随后找到贾政询问。
“攸哥儿,娘娘要见你,快去吧。”贾政对身后的王攸吩咐道。
“是!”王攸回道。
贾宝玉快步进入殿中,跪下行礼,贾妃说道:“弟弟,过来吧。”便是有太监将帘子掀起,贾宝玉起身来到贾元春身边,喊了一声姐姐。贾妃心中感动不已,携手将他带至高位上,笑着说道:“比以前长大了好些了.....”众人见到贾妃欢颜,也是喜不自禁。
此时,王攸自殿外走入,一席玄色和这金碧辉煌的宫殿形成鲜明的对比,无法不让所有人的眼光都看向他。其面貌俊秀,身姿恰若一只仙鹤,卓然不群,行为举动自是潇洒自然,镇定自若。就连贾妃身后的昭容都是神色微动,被王攸的神姿所吸引。
“臣王攸叩见娘娘!”王攸跪地行礼。
“你是攸弟?!”贾妃不确定的问道。
“是!”话音刚落,贾妃走下座位,近前看去,眉宇之间果真和王子腾有些颇像,一旁的王夫人笑着说道:“没错,他是你舅舅的嫡子。”
“今日得见,攸弟果真是卓尔不群,宛若君子。”贾妃笑着称赞道,眼睛不时的看向宝玉,发现宝玉不及王攸多矣,在联想到那封舅舅于去年端午佳节托母亲送来的信中所言之事,更是觉得王攸此子心智超绝,若是......
看着这满眼的金碧辉煌,元春心中颇为担忧家族未来之事,但王攸的出现又让她心中颇安。她自幼受到贾母教养,又是家中长姐,对于时事的把控也有着自己的见解,尤其是这些年在宫中熏陶磨炼,如履薄冰之下也练就一双慧眼。
如今四大家族,虽然名义上还是以贾家为首,但是在王子腾官位越来越高之后,王家后军突起,渐渐有取代贾家成为四大家族之首之势,更何况王氏一门还出现了王攸,至少可保王氏一门百年无虞。林如海看得出,王子腾也心里清楚,贾妃自然也明白。
“攸弟两元进士,又是今科探花,不知师从何人?”贾妃身居后宫,原本只是皇后宫中一女官,自是对王攸之事不甚了解,此言问出,也是有着打算将宝玉荐其师门下,如此一来,省却父母教导,又可经王攸之师教导,日后也可考取功名。
“启禀娘娘,家师乃前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也是娘娘的姑父。”王攸平静的回道,对于贾妃的用意他明白,但是有些事可以是利益交换,有些事却无法重复了。说完,王攸又看了一眼一旁的林黛玉,示意她放心,后者自端午收到那盆萱花之始,便每日亲自浇灌,冬天为了怕萱草冻死,她还小心翼翼的将萱草放在里间。
至于贾母也清楚贾妃的深意,但是林如海如今已逝去,再加上宝玉的性子她比谁都清楚,若是风花雪月,诗词歌赋还算说得过去,可让他四书五经,考取功名,想来如今玩性未脱的他是极其不愿意的。
正待贾妃还要说些什么的时候,尤氏和凤姐上来启道:“宴席齐备,请贵妃游幸!”元春只好起身,命宝玉导引,遂同诸人开始游园,早见灯光火树之中,诸般罗列非常。一路上,宝玉雅致颇高,不时的在一众姐妹面前显摆着,想必早已经沉迷在这富贵之乡之中,不愿自拔了。
贾妃观察着王攸,见他和林黛玉,薛宝钗行走在一处,恰似神仙眷侣,虽脸上含笑,但眼神清明,未有一丝沉沦之感,贾元春叹息了一声,她怎会看不出薛宝钗和林黛玉二人的眼神,就连自己的三妹妹也是将目光集中在那倜傥公子身上,宝玉与之相比,如萤火之光比皓月,怪不得他要以那种方法来退避,风口浪尖之处,若是不想尽办法褪下一身光环,那么祸事顷刻到来。
可这谈何容易,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再看看这贾家子弟,一代不如一代,贾元春心中更是担忧起来,贾母日渐衰老,倘若他日魂归,贾府又当何去何从。
众人从‘有凤来仪’,‘红香绿玉’,‘杏帘在望’,‘蘅芷清风’处,登楼,步阁,涉水,缘山,百般眺览徘徊。一处处铺陈不一,一桩桩点缀新奇。贾妃极佳赞赏,又劝以后不可再奢,此皆过分至极。
接着,众人又回到正殿处,谕免礼,归座,大开筵宴。
宴毕,贾妃命人取笔墨来,择其最喜处题名,又题了一应的匾额,写下一手绝句,有道是:“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功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随后又向诸位姐妹笑道:“我素乏捷才,且不擅长吟咏,妹辈素有所知。今夜聊以塞责,不负斯景而已。异日少暇,必补撰《大观园记》并《省亲颂》等文,以记今日之事。”说罢,又让宝玉自其题联之处各做五言律诗一首,至于妹辈则各题一匾一诗。
贾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