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之中,朱允熥一身素色服饰坐在椅子上,因为太子朱标虽然已经安葬了,可是仍在孝期之内,所以衣服以素净为主。
没有明黄的耀眼,也没有针织锦绣的华丽,就连身上的装饰也尽可能的不显奢华。
如此倒也符合朱允熥的审美,谁也不愿意天天套着重重的各种衣裳走来走去。
就像现在这样,在自己的这片天地里,可以没有那么多的拘束,穿着也更加随心。
就像在家里喜欢换上宽松的衣裳,没有人穿西装打领带一样。
椅子后面垫了一个软枕,朱允熥找了个比较舒服的姿势斜靠着,有点像是京城躺。
身体在极其放松的情况下更加利于思考,而此时的朱允熥就正在思考人生最为关键的大事:生死!
那天晚上朱元璋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让自己就藩只能是将来的皇帝才能给的恩典。
这样别人才会称赞新皇仁德,厚待已故太子的儿子,才会彰显出来他的恢宏大度。
如果朱棣名正言顺的承接太子之位,那么他继位之后肯定会厚待自己的,因为他的皇位是来自于朱元璋。
得位名正言顺,谁也反驳不了。
即便是有人打着已故太子之子的名义谋反叛乱,也根本掀不起什么波浪。
朱元璋都认同的继任太子,谁敢拿这个明义胡来?说出去只会让人认定他的谋逆,只会引起抵抗,所以没有人会做这种蠢事的。
其实朱允熥对于自己的叔叔朱棣做皇帝并不排斥,可关键是朱元璋选择的继承人是朱允炆!
朱棣是因为掀起了战乱,是谋权篡位得来的皇位,所以他才会小心谨慎,把朱允熥软禁起来。
在原本的历史中,自己会在洪武二十八年十一月己卯,娶了兵马指挥赵思礼女为朱允熥之妃。
从妃子的身份就知道,自己注定是个安乐王爷,没有强大的外戚可以仰仗,这或许也是朱元璋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朱允熥在建文元年封吴王,建藩杭州,只是未就藩,靖难之役就打起来了。
燕王朱棣入京师后,降封自己为广泽王,居漳州。
1402年九月,就被召还废为庶人,禁锢凤阳。
永乐十五年谷王朱橞诈称蜀府崇阳王朱悦燇为“建文君”,意图谋反,朱允熥遂于是年暴卒,年仅39岁。
不知道众人有没有发现这个规律,但凡历史记载说道“暴卒”这两个字的,就是指明非正常死亡,这背后饱含的意义就太深远了。
就差没有说是自己的叔叔燕王朱棣,怕有人用自己的名义谋反,为了防范于未然让自己“暴卒”了,
当自己的命掌握在别人手中的时候,“卒”的方式太多了!
淹死、毒死、摔死,甚至吃丹药而死,自焚而死,怎么死都掌握在别人的手里,自己连话语权都没有!
死了以后,自己的后代也不能安稳,有个儿子连个名字都没有,只是记载“吴庶人”,而且同样遭到监禁,不得自由。
另有一子朱文坤,《莱阳县志》卷末附记:“懿文太子后裔,明吴王允熥为懿文太子标三子,建文元年封,未就国,及靖难师入京,降为郡王,其年九月,又废为庶人,永乐十五年暴卒,子载坤尚在襁褓,宫监王忠负逃民间,及长,惧祸………”
固然有朱棣心狠手辣这一方面,自己能理解,可是接受不了!
都说天家无亲情,可自己都死了,连自己的后代都不放过吗?!
朱棣被朱元璋亲自立为太子的话,自己倒是还有活命的希望,可是这也不保险,无情最是帝王家啊。
所以自己的叔叔朱棣绝不能做皇帝!
那么自己的哥哥朱允炆怎么样呢?他会不会要自己的命?
在历史上,自己被封为吴王,要知道吴王的这种封号可不得了!
在朱元璋还会做皇帝以前,获封的就是吴王。
后来做了皇帝的朱元璋,把自己的皇五子朱橚,封吴王,但朱元璋很快就后悔了。
因为吴王是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前的爵位,如果再封吴王,很容易让人误解自己要传位于朱橚。
这会引起夺嫡之争,引起党派之争。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杭州乃是江南地区的财赋重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用一句富的流油都毫不为过!
因此,习惯了过苦日子的朱元璋改封朱橚为周王。
周国在哪呢?也就是在现在的h南省开封,五代梁晋汉周、北宋、金朝的故都。
周国的经济实力不如吴、越富硕,但毕竟是古都,地位也是非常高的。
由此可见吴王无论是封号,还是背后的意义,更或者是财富,都是最为重要的!
可是朱允熥并没有就藩,就迎来了建文皇帝的削藩政策,一个个叔叔们被逼死,搞得天怒人怨。
削藩都来不及,而他又怎么会让自己前往杭州就藩呢。
所以朱允炆就是给自己开了一个空头支票,根本就不准备兑现!只是听起来好听而已!
如此倒也罢了,自己大不了就过得清贫一些,起码还有命在不是。
可坏就坏在朱允炆太着急削藩了,自己皇位都没有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