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武侠修真>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第六百十四章 镇胡却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十四章 镇胡却胡(2 / 4)

陛下了,这还纠结我是什么人?!

一看湖弄不过去了,杨清源随即高举手中之剑。

“我乃公子扶苏殿下曾孙女的护卫统领,奉命前来,以此望月珏为证!”说着杨清源从怀中又掏出了那枚望月珏。

年纪最大的王扩,双手前伸,小心且恭敬地从杨清源的手中接过了望月珏。

在仔细观察之后,确认了,“这确实是我大秦的古玉样式!”

听到王扩这么说,笔祖镇的众人才彻底放下了戒心。

“使者大人好!”

“使者大人你们终于来了!”

笔祖镇的一众前秦遗民从原本的戒心十足,变得极为热情。

“王老爷子,是这样,我们这次来能其实是来找镇胡城的。”

“可不敢当使者大人这称呼,老朽王扩,乃是大秦的右庶长,使者大人若不嫌弃,叫我老王就好了!”

杨清源听到上造的时候,愣了,这是前秦二十等爵位之中的第十一等。

但是前秦已然崩灭一百三十余年,这怎么还会有人拥有爵位。

前秦的爵位,分为二十级,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鸟,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少良造,十六大上造大良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根据前秦之制,士兵只要斩获敌人“甲士”一名,便可以升迁一级爵位。

当然,“甲士”并非普通的士兵,而是军中的精锐。

这种以军功为晋升的制度,让前秦精锐在战场之上悍不畏死,也为前秦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老王似乎是看出了杨清源眼中的疑惑,便解释道,“老朽自然是没有军功的,但是家祖乃是大秦的少上造,依我大秦之制,子可降两级继父之爵,家父袭爵为中更,传到我这一代便是左庶长了。”

从老王的话里可以隐约知道,这在笔祖镇中的前秦遗民,其实都是当年九原军中的中上层军官之后,镇中遗民自然多以王、蒙二姓为主。

这个镇可了不得了,镇长乃是左庶长,普通的镇上居民也多是大夫和官大夫。

什么概念?!相当于一个连队里,普通的战士都是少尉、中尉,班长直接是少校,连长直接是上校担任。

实在过于离谱!

现在有了知情人,杨清源几人也不急着下古庙去探查情况了,先问问有什么线索再说。

随即杨清源让人把守住古庙显露的两条通道,随后跟着镇长,老王一行,回到了客栈之中。

“老王,我来此乃是奉了殿下之命,你们在此多年,有些事情还是要向你们请教。”

根据万年县蒙决的说法,前秦三世的子婴尚有后人在世,子婴的孙子曾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十三岁,那是和其父母一道坠下了悬崖,而刚刚出生的小女儿则不知所终。

那杨清源就正好借这位小殿下的名声了。

而且杨清源心中已然有了猜测:按年纪来算,这位公主殿下,应当是二十七岁,而李莫愁正好也是二十七岁。

而那位小公主,是被人追杀到太乙重阳山然而失去踪影的,古墓派就在太乙重阳山的后山。

子婴孙子的夫人姓李,所以两位公主都有一块刻有李字的玉佩。

李莫愁又恰好姓李!这还能是巧合不成?!

只是李莫愁的师父已经亡故,也就找不到那块可能证明李莫愁身份的玉佩。

不过,杨清源虽无证据,也有九成八的把握,断言李莫愁就是当年那位小公主。

这个长者王扩,显然依旧将自己当做大秦之民,听到“殿下”之名的时候,神色一肃。

“使者大人,您有什么疑惑,但讲无妨,老朽和镇长,定然知无不言!”

一旁的镇长也连连点头,对于王扩的话便是赞同。

“那就有劳二位了!请问,此地是不是曾经的镇胡城?”

“”

镇长和王扩对视了一眼,有些犹豫,但还是开口道。

“使者大人是不是说错了,您想问的是却胡城而不是镇胡城?”

杨清源:“”

“难道这不是同一座城吗?!”

王扩向着镇长点头示意,这件事情还是镇长说比较合适。

镇长随即摇了摇头解释道,“回使者大人话,这两座城确实不是同一城池!我们这笔祖镇,原本是名为却胡城的,也是一座较为繁荣的城池,那是当年我家高祖,也是就大将军蒙恬所建立的!在此地建城北却东胡,所以名为却胡城。”

“然而在大秦崩灭之后,神州大地再次陷入了混乱之中,失去了大秦的震慑,我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了,当时的城主为了大家能安稳度日,等待持剑之人前来,于是便将却胡城改为了笔祖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