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里开始养蚕没多久,赵庄的村小学也开学了。
之前说好了,今年下半年就送赵玉兰去学校,所以这次她也在入学的队伍里。
“康老师,我家兰子就拜托你了。”赵炳安说道。
“放心吧,这样的好苗子,我们一定会好好培养的。”
赵庄村小不光接收自己本村的学生,也接收旁边几个没有学校的大队的学生。
比如周庄,王庄这些。
所以相对来说,是村小里面规模比较大的一所学校了,有六位老师,基本可以分到一个年级一位老师。
跟其他一个老师教三个年级的学校比起来,已经算是很专业了。
再加上学校的校址就在赵玉兰爷爷捐出去的老宅里,所以地方也比较宽敞。
赵玉兰之前就要求今年入学,但她的年纪又小了一点,满打满算都只有五岁。
乡下孩子上学迟,九岁十岁才上学的不在少数,像这么小的孩子就入学的,康光光还是第一次见。
所以赵炳安特意来找他,希望能给赵玉兰争取这样一个机会。
这位康光光老师是赵庄村小的校长,曾祖父是前清的举人,奈何家里父亲不争气败光了家业,他一气之下跑了出来,接着就遇上了抗战。
他还参加过民兵抗战组织,又有文化,从解放之后就一直在赵庄村小教书。
一开始,康老师并不愿意收下这么小的孩子,虽然乡下的孩子很小就会帮家里干活了,但是要在教室里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还是比较困难的。
“康老师,你考我吧,你觉得我合格了,希望能给我一个提前读书的机会。”
赵玉兰并不愿意多等一段时间,更何况她的目的就是提前读书,争取能在恢复高考的时候就去读大学。
“咦,好吧,既然你这么说,那我就给你一个机会。”
康老师看着面前举止落落大方的赵玉兰,心中对她有了几分期待。
很少有这么小的孩子说话能这么有条理,还能这么大胆地跟他说话的。
小孩子对老师的敬畏几乎就是天生的,很多高年级的学生看见他都会害怕,没想到眼前的小女孩不仅不害怕,而且还勇敢地跟她提条件。
拿出了一套一年级的试卷,这个年代连城里学校都没有打印设备,所有的试卷都是老师自己手写的,甚至乡下的试卷也没有出题标准,就是老师根据书本上的内容选择重点考一考而已。
其实康光光是不太相信的,乡下人家重视孩子学习的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每年新入学的几十个学生里面女孩子的比例可能不足十分之一。
赵炳安他知道的,两个大儿子都没了,现在就只有一个小女儿。
可能小姑娘认得几个字,但没有正式上过学,这份卷子能做成什么样还真不好说。
所以康老师打定主意,只要认得字还说得过去,那就收下她。
好不容易有一个爱读书的而且家里还支持的女学生,这是很值得鼓励的。
赵玉兰拿到试卷,内容很简单,现在华国的小学还不是从拼音学起的,一年级开始就是简单的汉字学习,反面是数学,加减法。
她在办公室做试卷,康光光就在外面跟赵炳安谈话。
“安会计,今年小学的采购计划我已经交了大队了,什么时候能答复给我?”
作为一个新式学生,康光光也是见识过很多教育方法的,对于教育很有自己的思路,这些年也确实成绩斐然,每年都有不少学生能考上公社的初中,甚至还有能考上县里的初中的学生。
“康老师,不是我们不肯出这笔钱,只是你申请的那些教具,是不是能暂时缓一缓,队里也是这一两年才缓过来,实在拿不出多余的钱来采买。”
赵炳安也很是为难,说来也是困难的很。
赵庄村小虽然面向周边的几个大队招生,但为了鼓励更多的孩子入学,收的学费只勉强能供应教师的工资,剩下的教具这类东西的就要队里出钱去买。
“我也知道队里困难,可是炳安啊,教育不能穷啊!”康老师也是苦口婆心了。
“我再去跟队长他们商量一下吧,康老师,能出的,我们绝对不会逃避。”赵炳安点点头。
“康老师,我完成了。”赵玉兰拿着卷子从办公室出来。
“写完了?”康光光惊讶道。
“嗯。”赵玉兰点点头。
这试卷是一年级的期末考试卷,是他出的,就这么粗略一看,康光光就知道赵玉兰是有点基础的。
“涮涮”的声音响个不停,一道道红杠出现在纸面上。
“全对!”康光光惊了。
“真的啊?”赵炳安也惊了。
他只知道女儿跟着学过点知识,平时在家也看过书,但不知道她居然学得这么好。
“我自己看过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