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一个月过去了,我和熹雨各讲了十二次课,共四十八个课时。按照学习计划,该进行一下阶段小结。
这时候,机构来电话了,说家长希望我们进行一次家访,时间计算在课时里,还表示可以车接车送。
本来我们约定的就是线上教学,并没有线下互动的环节。熹雨有些犹豫,答复机构说考虑一下。
我读懂了她的表情,“熹雨,为什么不答应他们呢?”
她却振振有词,“这俩兄弟现在的学习状态已经逐步进入正轨,成绩也有明显提升,家访似乎有些多余。再说了,家访也应该是学校的事呀。”
我有些不高兴,“你只是看到表面现象,他们现在像是久病之人,完全靠药拿着,一旦药停了,立马恢复原状。”
熹雨瞪大眼睛,“有这么严重?”
“不信你试试。”
“算了,别试了,孩子成绩上来不容易,下去再上来就更难了。”
我一下笑了,“那就是你同意了。”
熹雨若有所思,“嗯,就当出去散散心吧。母亲不是经常教导我们‘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吗”
“转变还挺快吗,那我就回复他们了。”
熹雨受到鼓励,来精神了,“我跟他们说去。”
我拉着熹雨的手,“等等,不能让他们来车接,我们自己坐公交去。”
“他们主动提出来的家访,安排个车过来接不是应该的吗。”
“那也不行。”
“姐……”熹雨露出埋怨的眼神。
“不行就是不行。要不你回复他们,就说我们没时间去。”我的态度很坚决。
熹雨撅着嘴,“好好好,这就去说,我们坐公交去。”
“记得让他们给个地址。”
不一会,我拿到地址用导航app一搜,虽然有点远,大概20公里,不过交通比较方便,地铁直达,两头骑个共享单车七八分钟的事,算下来五十分钟左右就能到。
我们来到这个城市一个多月了,这还是第一次去别人家里。因此我们还是做了一些准备,洗了头,换了件干净的衣服。
下楼出发的时候,我给孩子的家长发了微信,得到的回复是“我们全家期盼小蓝老师光临!”
平平常常几个字让我感到了真诚和热切,打消了我们几分顾虑。
到了目的地,我一下愣住了,眼前的大院门牌上赫然写着“军区第一干休所。”里面楼房林立,环境优美,干净整洁,门口还有军人站岗。
我们正愁着怎么进去呢,里面出来四个人,一个花白头发的老太太慈眉善目,推着个轮椅,上面坐着个老头,精神矍铄,两人大概七十岁左右。看着年龄不像是孩子的父母。
老太太健步上前,冲我和熹雨微笑着,“两位就是小蓝老师吧?真是给你们添麻烦了,让你们大老远跑一趟。”
因为之前在电话里家长从来没有表明身份,我们也只好猜测加尊敬,“爷爷奶奶好!”
老太太更加笑容可掬,“小煜、小赟,还不赶紧把轮椅推过来见过小蓝老师。”
在这个间隙,我悄悄打量了一下老头,发现他对声音不敏感,似乎有些耳背,但见到我和熹雨,不住的点头致意。
后面两个孩子身高一米八五以上,身强体壮,像是练过拳脚功夫的,和电脑镜头中一样,有些憨憨的,见了我和熹雨毕恭毕敬弯下腰鞠个躬,“小蓝老师好!”然后把轮椅推过来。
我明显感到这两辆轮椅是新的,上面还有包装的气味,而且属于高档的那种,功能多样。
两个孩子话不多,从门口到家就只有两句话,“您坐好了。”“当心。”他们没有启动助力,而是亲自推着,不紧不慢,照顾着后面奶奶的步伐。
楼房是两梯两户,六层板楼,他们住在三层。
进到里面一看,好宽敞,我马上意识到老头老太太肯定是身份不一般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