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也;奉法宣令,臣之职也。下不得自擅,上操其柄而不理者,未之有也。君有三累,臣有四责。何谓三累?惟亲所信,一累;以名取士,二累;近故亲疏,三累。何谓四责?受重赏而无功,工责;居大位而不治,二责;理官而不平,三责;御军阵而奔北,四责。君无三累,臣无四责,可以安国。”
这些话的意思是,按照法律条文落实责任,这是君主应该做的事情,奉行法律是臣子的职责,臣子不得乱来,君有三种拖累,臣子则是有四种失责。
三种拖累其一唯亲信是听,其二以虚名取士,其三为近故亲疏。
四种失责则是,一是无功受赏,二是尸位素餐,三是处事不平,四是玩忽职守。
如果国君没有这三种拖累,臣子没有这四种失责,国家自然也就安然了。
李然听完这些话,更加断定此人实在是一位不世出的高人,不禁深鞠一躬言道:
“先生如此大才,何不出山一展宏愿?叶邑虽小,却也犹藏万家之室,足够先生能有所作为!”
邓析却不由笑道:
“子明先生当真愿意请在下出山?不嫌在下曾是坏了子产大夫的名声?”
看来邓析对于李然和子产大夫的交情,亦是略知一二的。
“唯才是举,先生在郑国所为,于此又有何妨?且若真是依着子产大夫的心性,他若真觉得先生乃是一祸乱之人,恐怕早已是留不得先生了!”
世人一直流传邓析是被子产大夫所杀,这其实是一处谬误。
其实,子产也同样认为“礼”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
就这一点而言,子产和邓析本就是相符的。
而且,子产向来是有容人之量的,早年的“不毁乡校”便是实证!
(另根据《左传》所载,邓析也确实并非为子产所杀,而是后来被郑国的另一名执政卿驷颛所杀,而《吕氏春秋》中言及邓析是被子产所杀,应是谬误。)
“而如今叶邑情形和郑邑相彷,但也有些许不同之处,此正是先生大用之时,还望先生莫要推辞!”
邓析闻言,不由是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既如此……来人,将我的竹刑拿来!”
闻言,只见家中的小童是推着一辆独轮车走了出来。
“析在郑国不得志,但确如子明先生所言,子产大夫能留下析的一条性命,且并未将此《竹刑》尽毁,也许多少是怜惜析身上还有那么一点可用之才,这才手下留情的。今日,承蒙子明先生如此看重,析若是无动于衷,恐怕有不识好歹之嫌。”
“这一车的《竹刑》,乃析毕生之所学,还望子明先生能够笑纳!”
章节报错(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