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苏玉瑶起了个大早。
因为长这么大,头一遭在亲戚家过夜,自是睡得不大安稳的。
谨若表姐还在睡着,她便蹑手蹑脚地收拾妥当,憋着一口气,关上了门,走了出来。
夏日昼初长,熹微染晨露。苏玉瑶在乡间时,便最喜欢山林间的自然风光,目前二表姐这个园子里的各色造景都颇有野趣,让她一时兴起,在园子里逛了好些时间。竟然还让她发现了二姐的药圃:里头的藿香、薄荷清油油的,看着让人心情大好。
再往前走了几步路,却七拐八拐地从一道小门走了出来。苏玉瑶这才知道,谨若表姐的这个院子,是半开放式的。
一路上的丁香花开得正盛,一不留神,她才发现自己走出了多远,竟到了后厨的方向。
“我说怎么有热气腾腾的食物香气……”苏玉瑶站在门边,一边暗自忖度一边却又不好意思迈步进去。若是让舅母看见,她会不会说自己没规没矩?一大清早就找吃食,真是小门小户没教养?
正在她犹豫不决时,却被门口舅母的丫鬟忍冬瞧见,她清清朗朗地喊了一声“表姑娘”,还双手叉着行了个礼。
这下,舅母也闻声抬头,见了她也丝毫没有怪异之色,而是关切地询问她:“阿瑶,你来啦?昨夜睡得可好?”
“劳舅母记挂,昨日睡得很好。”苏玉瑶进了门,便习惯性地挽起袖子,“舅母,可有什么是我可以帮您做的吗?”
舅母手上并没停下揉面的动作,却是十分自然地问:“阿瑶何出此言?你来舅母家且安心住着,这些事不必劳动你。”
苏玉瑶心中又是一阵暖意,要知道从前在家中,阿娘总要她日日早起做饭,稍微慢点都会挨骂。后来到了镇上食店做工,更是起早贪黑,所以她都养成了到点就醒的毛病。
可苏玉瑶却并没有立刻走开,而是站在一旁,看舅母忙前忙后。时不时地帮忙递个瓢啊碗啊什么的。而舅母见她这般,也并没有执意让丫鬟把她带走,这一点,让苏玉瑶尤其喜欢。若是换成阿娘,早就劈头盖脸一通骂了。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清粥小菜都煮好了。舅母这才叫忍冬去喊尚在睡着的表哥表姐。
等谨若和谨衡打着哈欠围着坐过来,苏玉瑶却并未见到舅舅的身影,不免好奇地问了一嘴。
“你舅父早就吃了早饭走了,咱们吃咱们的,阿瑶切勿操心这许多哈……”
表哥谨衡夹起一块酸萝卜就往嘴里喂:“我说阿瑶妹妹啊,以后你便知晓了,我家阿娘和阿父最是伉俪情深了,阿父一贯是起得早,医馆里的坐堂医嘛,离不了他……”
“吃东西都堵不上你的嘴是不?”舅母见自家儿子这么编排她和夫君,却也不气不恼,话语间还带着些许的甜蜜。
只见表哥谨衡朝她眨了眨眼,指着这桌上人人面前的一碗浅黄酸甜的粥道:“阿瑶,你不知道,咱们今日都是托了我阿父、你舅父的福呢!”
谨若表姐白了一眼她弟,好似很丢人地跟她介绍:“这粥叫‘真君粥’,确实是我阿父最喜欢的。因为他生平的志向就是做一个像董真君一样的好郎中,以往每回柿子熟了,便会买很多回来存着,想吃的时候,就拿出来熬上一些……”
说到中药和郎中,便到了谨若表姐最拿手的范畴。她自然免不了多说些。
“‘董真君’就是汉末时期的郎中董奉,他是与华佗、张仲景齐名的医界圣手。我们寻常人生了病,到郎中那里瞧了病,都是要给诊金的不是?可这位董真君的诊金却与众不同——不要金银不要蔬果更不要米粮,只要杏树苗。”
苏玉瑶若有所思:“每一位病人都只给一棵杏树苗吗?”
谨若摇了摇头:“当然不是啦。这么说吧,就跟我们到集市上买东西是一样的道理。你要是病得重些呢,病好以后就多给些咯;若是寻常小病,当然一棵也是可以的嘛……”
苏玉瑶懂了,难怪从前在乡野时的说书师傅那里,总说什么“杏林春晖”,原来说的是悬壶济世的郎中啊!
“那‘真君’又怎么回事呢?”苏玉瑶一半是因为自己却是不知道,另一半也确实羡慕谨若表姐知道的很多,想多学点。
“这个我会!”谨衡表哥道,“真君是道教里名望很高的神仙,把医生当成神仙,就跟把卜卦的人叫成‘神算子’是一样的道理咯,说明董奉的医术高明嘛!”
舅母笑笑,接了话茬道:“阿瑶别光顾着问,要紧着吃,不然冷了就不好吃啦!这杏子若是半生不熟的容易发酸,现下正是新鲜杏子上市时,所以我便挑了最软烂的,和上冰糖,在小锅里熬制,不出片刻,便能闻到杏子的新鲜果香还有冰糖的甜味……我记得阿瑶你爱吃酸甜口的,所以给你的碗里,少放了些糖……”
“阿瑶还以为……只有杏仁可以熬粥呢……”她再次暴露了自己“乡野丫头”的见识短板,可舅母却说:
“吃食一向都是丰俭由人,只要有一双巧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