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价钱看似低的吓人,但却是高价。 因为在长孙无忌还没有到达交州之前,交州的各个总管们抓到了野人以后,只能杀了抛尸,想将他们卖出去都没人要。 因为蛮人们实在是太蠢太懒了,根本不是好的劳动力,除了喜欢打猎、喜欢逞强斗狠、喜欢祭祀各种野神外,什么也不愿意干。 让他们去开垦荒地种田,他们能给你开垦出一堆种树的坑,而不是种粮的田。 在过往因为各种原因抵达交州的汉人当中,不是没有人去招抚蛮人们下山种田,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所以交州的各个总管们虽然答应了长孙无忌的条件,但都等着看长孙无忌笑话呢。 不过,不管长孙无忌最后能不能如愿,长孙无忌都在为大唐付出,所以他的行为值得支持。 李元吉特地吩咐唐俭,让唐俭去跟林邑的使臣交涉了一下,帮长孙无忌采买了一千头水牛,算是对长孙无忌工作的肯定。 倒不是说大唐内部没有水牛,而是大唐内部的水牛大唐自己人都不够用,兴师动众的运去交州也会折损一大半,还不如直接从林邑采买,让林邑人主动帮忙送上门呢。 而林邑对这一次的采买表现的也很激动,什么都有,什么都比林邑强的宗主国突然向林邑下订单了,这是看得起林邑,林邑不仅答应了此次交易,还答应主动送上门,并且承担了运送途中所有的花销。 作为回报,大唐‘勉为其难’的答应了在林邑那个‘鸟不拉屎’的边陲设立了一个边市,由交州大都督府直接管辖。 而交州大都督如今由李承德兼任。 李渊亲自当着百官面前宣示的,拦都拦不住。 原本李元吉是准备让李道宗兼任交州大都督的,可李渊非常强硬的说州一级(指九州)的大都督,只能由李唐宗室嫡系血脉兼任,其他人都不能染指。 也得亏现在大唐腹地各个州如今改为道了,管辖的面积小了,不然依照李渊的说法,李神通、李孝恭、李道宗等人都没资格兼任各道大都督以及各道大总管。 也正是因为大唐各个地方的各个官员为了治理好自己所管辖的地方,都在疯狂的从外面扒拉劳动力,所以大唐虽然地广人稀,但劳动力一直在增长,不怕开拓的地方太多。 就是这些从外部吸纳回来的劳动力有些不经用,好的也只能用四五年,不好的可能只能用一年。 像是那些不安分的,或者有异心不愿意踏踏实实为大唐劳动的,平均寿命几乎都在半年左右。 这主要是用他们的人太狠了,但李元吉也不好下旨去训斥,人家折腾的又不是大唐的百姓,他一个大唐的掌权者,也不好去管。 咋地,你当大唐的掌权者,还想管人家突厥百姓的死活? 看吧你能的! 至于说任戴胃为观察使,任王玄策等人为观风使,也是为了让其充当王圭的耳目,帮王圭看清楚河南道、东南道所有的民情。 此外,有他们陪着,也能彰显朝廷对此事的重视不是,王圭纵然是觉得有什么不对,也不好拒绝。 毕竟,戴胃现在虽然因为李世民的原因不受重用了,可人家依然是能臣,王玄策等人都是李元吉看好的下一代,陈叔达等人看着也挺好,柴令武甚至还是王圭的学生。 他们一起给王圭当耳目,当跑腿的,王圭就是想拒绝,也说不出口。 调令传到三省以后,任瑰作为代表拿着调令出现在了武德殿,一见面就开门见山的问,“殿下,您派王圭去巡抚河南道、东南道,是不是不太合适?” 李元吉听懂了任瑰这句话里的意思,并不是质疑王圭干不了这种事,也不是质疑王圭的身份不合适充任河南道、东南道巡抚大使。 而是觉得王圭没资格。 一般一道安抚、巡抚大使,得派一个重臣去,两道,而且还是比较重要的两道,那就得派宰辅或者郡王去。 之所以有这么个隐性的规矩,也是李渊的锅。 是李渊经常任人唯亲,把大事都交给李氏的族人做了,所以在遇到这种事的时候,任瑰才质疑起了王圭的资格。 王圭虽然说是御史大夫,在朝廷上的话语权也仅比三宰轻一点,但在身份地位上终究是不如三宰,所以他没办法干三宰才能干的事。 李元吉也没有特立独行,而是十分顺从的道:“那就让李孝协充任主使,让王圭充任副使吧。” 李孝协自从被李神通提熘出来露了个脸以后,李元吉发现此人的能力还不错,虽然年轻了点,不够成熟稳重,但他带着张亮去林子里当野人的事情真的做的是妥妥当当的。 让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