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卫累个半死,终于赶到蓝田,却发现位于蓝田大营的唐军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从唐军遗留的痕迹来看,唐军撤退的很匆忙,除了粮食,什么都没带。而看他们撤退的遗踪,很显然,这群人是往秦岭中撤的。
蓝田在两塬之间,从蓝田往西南,仍是黄土台塬。穿过黄土台塬到秦岭余脉,直线距离不超过四十里。
而看痕迹,唐军已经撤了至少两三个时辰,追肯定是追不上了。
黄明辽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内情。
必然是李渊担心隋军从侧面截击,提前派人前来蓝田大营,通知李琛撤退。
虽然从新丰到蓝田大营,五十里的直线距离,尽是群山沟壑,在山中有走百里也有可能。
但若是李渊只派遣几个擅长山地奔走的士兵,从小路直奔蓝田,提前几个时辰赶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黄明辽有些可惜,走了李琛一军,
就在这时,又有斥候来报,在蓝田大营西北方向,就是隋军赶来的路段,两侧发现有唐军经过的痕迹。
据斥候观察,沿途经过的唐军应该没过去多久,且数量当是不少。
众人皆是大吃一惊。
难道李渊已经跑到了他们的前头,提前进入了秦岭。
黄明辽想了想,很快便将这个念头给丢了。
虽然黄明辽并不是很熟悉黄土台塬的地形,但他也清楚,从新丰到蓝田,直插黄土台塬的话,可没有什么大道,都是支离破碎的羊肠小道。
而直线距离五十里的两地,走小道,没有一百,也得有七八十里地。
小道远比大道难走。
即使隋军道远,但走的是大道,又是不停息的兼程,唐军绝不可能走到他们的前头。
这些踪迹,应当是李渊故布迷阵。
黄明辽又令斥候扩大搜索范围,并令士兵沿着蓝武道布防。
等到傍晚,有骑从新丰来。
新丰急报,唐军突然从黄土台塬杀出,出新丰以西,直奔长安。
听到这消息,所有人都惊得说不出话来。好个李渊小儿,不怕死,还真敢往长安逃。
黄明辽一时简直不敢置信。
李渊逃往长安,该是死地。这不应该啊,难道李渊准备与隋军死战了?可他那折腾这么多又为了什么。
不过其他人倒是觉得此事并不是不可能。
众将皆认为,李渊还在长安有足够的军队和粮食,有家眷和宗族,而且长安政治意义重大,若非不可,李渊绝不舍得放弃长安。
即使长安不可守,李渊从长安西进,也可进入扶风,这没必要一定进入秦岭。
“这千年来,秦岭五道,再加上关西的祁山道,就是所有能南下巴蜀的路。李渊进入秦岭,除非是肋生双翼,否则绝难越过秦岭。所以他逃往长安,乃是最佳选择,至少能补充足够的军队。”
众人这么说,黄明辽还是有疑虑。
“那蓝田的军队呢?”
“疑兵之计,而且很可能蓝田兵不是南下进入秦岭,而是北上进入黄土台塬。”
诸将皆倾向于李渊的目标是长安,黄明辽虽心中有些疑虑,但还是决定,出兵长安。只要李渊进入长安,就堵住他西进的路。谷
于是神武卫将士,在驰奔了上百里之后,歇了不到半日,又要出击。
而且还是连夜出击。
而半天的修整,几乎是一个奢侈。
不得不承认,在没有机械化、摩托化的时代,一支能跑的军队,绝对是一支极其可怕的军队。
众人直奔长安,黄明辽没有在蓝田留兵。
不是黄明辽不想留,而是他手中已经没多少军队,再分兵,靠着三三两两的兵马,就别想再打了。
本来黄明辽还想令位于蓝田关的李仁政、卫文通率部接收蓝田大营,最后想了想,还是放弃了这个决定。
蓝田关的隋军,是一枚瓶塞,牢牢地将李渊堵在关中,使其不能向东南。
现在敌暗我明,李渊上万人马,洒在黄土台塬,谁也找不到。即使黄明辽判断李渊的目标是长安,也不排除,李渊再杀个回马枪南下。
而一旦蓝田关出了破绽,被李渊趁虚而入,这瓶子就彻底废了。
所以为求稳妥,蓝田关不能动。
迎着夜色,黄明辽率领全军,一路浩浩荡荡,向西北而进。
很快明月高悬,四周一片寂静,只有洒洒的草声和三军的脚步声。
黄明辽骑在马上,心中的思虑随着夜色渐上,也越来越浓。
众人多不乘马,但少不得黄明辽这个主帅的。
黄明辽有两个疑问。
一是,李渊为什么在蓝武道上故布疑阵,真的只是想让自己以为他们已经突围了吗?
二是,以李渊这么聪明的人,不会看不明白,长安是个绝地,十死无生,可他为什么还要赶往长安?
真非向长安不可,那唐军直接从东渭桥方向突围便是,何必再向新丰、蓝田兜个圈子?
最重要的,那五千蓝田军去哪了?
若往南了,那在秦岭何处?若往北,则是跟着李渊一起赶往长安,还是准备潜伏在黄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