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让最终在众人地劝说下,选择让位给李密。
李密自然是不接受的,三辞三让之后,才勉为其难地登上瓦岗军首领的位置。
这年头,人可以不正义,位置也可以不正义,但程序最好是正义的,因为大家就吃这一套。
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之后,这最碍眼的不是翟让,而是他们的名号。瓦岗军取自瓦岗寨,当初翟让为匪的时候,叫这个名字自是没有问题,但现在李密可不打算继续做个盗匪,因此这瓦岗军的名头便格外碍眼。
其余众人,也都想着跟着李密洗白身份,继续留着这个名号,不是告诉旁人他们的出身吗?
于是众人商定,不再以瓦岗军为号,而李密自称魏公,往后瓦岗军便是魏军了。
这“魏”字不是胡乱取的,乃是李家的封号。李密的曾祖父李弼在北周建立时为太师赵国公,死后追封魏国公,其次子李晖也承继了魏国公的爵位。
当初李晖因为尚宇文泰之女安义公主,所以承嗣,但李密祖父这一支实为长支。此时李密以“魏”为国号,于家族相当于夺回嫡支之位,于自己,相当于承继了曾祖父的事业。既能提升自己家世地位,又能和关陇保持联系。
当然李密起家的荥阳郡,历史上属于魏地,正好也对应他的国号。
李密很警醒,他深知自古以来程序的正义性,需要前朝之禅让,自封的草头天子、草头王可没有什么用。所以他只是暂时称公,没有贸然称王称霸。
十二月十九日,李密等人在巩县城南郊外设立祭坛,祭天登位,建国号为魏,改年号为永平,时为大魏永平元年。
李密称公,也没有亏待了翟让,他任命翟让为司徒,又加封其为东郡公。司徒之位,乃三公之一,至于郡公,李密本人才是公爵,郡公已是顶点,可见封赏之高。
翟让得知之后,心中大喜,欣然领之。
李密又置行军元帅府,夺取了义军的最高权利。他自领行军元帅,下发的文书落款为行军元帅魏公府。以房彦藻为左长史,邴元真为右长史,杨得方为左司马,郑德韬为右司马,李玄英为记室。
五人之中,除了邴元真,其余四人都是李密的部下。尤其是杨得方、郑德韬二人,俱是隋军降官出身。李密虽然鸠占鹊巢,但心中并不怎么看得上瓦岗这群盗匪,用人自然也紧着出身同一阶层的这些隋军降官降将了。
李密之下,又设左右武侯大将军,由单雄信、徐世勣分领,也算实现了对二人的承诺。
不过二人官职虽高,毕竟是翟让旧部,因此仍领旧部,而真正的权利被集中到李密嫡系手中。李密又设内军骠骑,以王伯当、程咬金、牛进达、常何四人领之。
其余诸将,各按等级授予官职。
整个新生的魏国以洛口为都城,在环绕洛口四十里的区域里驻扎下来。
至此,瓦岗军完成了由一支农民军到一个新生政权的和平转变,而作为其中纽带人物的李密,威望也一时风头无二。
李密登位之后,便引得中原诸盗匪纷纷投奔。
山东贼帅孟让、平原贼帅郝孝德、魏郡大盗王德仁以及济阴人房献伯,长平人李士才,淮阳贼帅魏六儿、李德谦,谯郡贼帅张迁,洹水贼帅张升,谯郡的黑社、白社,济北贼帅张青特,上洛人周比洮、胡驴贼等都归附李密。李密对他们全部封官授爵,让他们各自统领本部人马,设置百营簿来总管他们。前来归降的人络绎不绝如流水一般,李密的部众达几十万人。
李密又命令护军田茂广修筑洛口城,方圆四十里,李密住在城内。他又派房彦藻分兵东进,攻取河南诸郡县。
李密的势力越发兴盛,这让翟让看了很不是滋味,在他看来,原本这一切应该都是属于他的。
翟让当了几天司徒便发现了,什么狗屁司徒,就是一个名号,狗屁权利没有。甚至李密麾下一众人,根本不在意他。
对于翟让来说,突然之间从老大成了名义上的老二,还是个没什么权利的老二,其心中的落差可想而知。
尤其是部属的不断抱怨,撺掇,更让翟让难受。
当初李密新建蒲山公营时,他部下的士卒很多人被翟让的部众欺辱,但因为李密管束严格,无人敢进行报复。
现在李密成了新老大,翟让的部众便担心遭到对方的欺辱。
经过部属不断地撺掇,翟让对于让位之事也有些后悔。这时其兄长翟弘更是不断地跟翟让说李密的坏话,翟让考虑数日,最终决定离开李密。
翟让便找到李密,对其说道:“我本一庸人,起兵造反,不过是为了侥幸活命,并无什么大志。今资粮粗足,我打算返回瓦岗。”
李密听了,大吃一惊,翟让这一走,不闪了他的摊子。
于是李密便有心留下翟让。
但这时房彦藻等人劝道:“翟让手中兵力并不多,留在军中,魏公反而难处置,不如任期离开,自生自灭。他若是被官军剿灭,反而省了魏公的麻烦。”
翟让刚让位给李密,若是这时候对付他,确实不合适。
至于说他的离开,会不会引得旁人跟随,则无需担心。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