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八年五月十五日,大隋联军和西突厥联军战于遏索山(今新疆乌鲁木齐县西南)。
此时的西突厥内部的形势还不像唐朝时那么复杂。
西突厥内部部落众多,但随着射匮可汗的崛起,支持射匮可汗的几个部落便随之强大起来。
射匮可汗原本居于碎叶川(今中亚楚河),手中嫡系部队便是左、右两厢,共计十部。这十部也是达头可汗留下的嫡系部落。其中居于碎叶川东的五部,分别为处木昆律部、胡禄屋阙部、摄舍提暾部、突骑施贺逻施部、鼠尼施处半部,称之为五咄陆,每部设一啜统辖;而居于碎叶川西的五部,分别为阿悉结阙部、阿悉结泥熟部、哥舒阙部、哥舒处半部、拔塞干部,称之为五弩失毕,每部设一俟斤统辖。
历史上在贞观十二年,西突厥咥利失可汗分其国为十部。每部命一人统辖,赐箭一支,号为十箭。亦称“十设”、“十姓部落”。所谓十姓也。
而现在的五弩失毕和五咄陆尚没有唐朝时期那么强悍。历史上射匮可汗和统叶护可汗两代可汗,使西突厥强盛起来,之后五弩失毕和五咄陆才完全成为西突厥内部的主流。
不过当前这十部俱是射匮可汗的嫡系,听从射匮可汗的命令,尚没有太多小心思,也算是一支极强的战力。
这一次出击西州,射匮可汗主要调动的是五咄陆五部,每部约出万骑。而其余诸部,包括应娑、处月、处密、咽面、曷萨以及附属国龟兹、焉耆、疏勒、于阗等国出兵约五万骑。
也是射匮可汗小看了大隋,所以没有全力以赴。
至于对面黄明辽所部,本部三万骑,契苾部有一万两千骑,乌讙部有三千骑,职乙部出四千骑,共计五万骑,约为西突厥兵的一半。
高昌国果如黄明远所料,两不相帮。
战前,黄明辽作为主帅,将手中部队分作三份。
左翼为契苾部,由契苾葛统帅。这一战若是兵败,契苾部便要亡了,因此为了图存,也要死战,所以黄明辽将其至于最凶险的左翼。
右翼是高震的五千胡兵,再加上乌讙、职乙两部骑兵,由高震统一指挥,战力较弱。
而西州军主力,则为中军。
双方在遏索山南扎营,十几万人马的大营,连绵十多里,一眼望去,几乎望不到边。
望着对面的西突厥军队,黄明辽也是面色沉重。虽然他跟李节在一起的时候表现的很轻松,但实际这一次他赌上了一切,输不起。
两方列阵。
战斗一开始,射匮可汗便主动攻击,他命麾下大将阿史那孰率领万骑,直冲联军中军。又命大将阿史那巴不设、阿史那多分领两部,攻击联军两翼。
射匮可汗很清楚,对面联军人数不足,他便以数量压死对方。
黄明辽见此,令两翼前出,与西突厥骑兵打骑兵对攻,而中军的主力则准备打以步对骑。
其实这是很冒险的。
然而联军之中,胡兵占了一多半,要想发挥胡兵的战力,单纯的防守肯定是不可能的。
这些年,因为人数上受限制,黄明辽一直在增强军队战力。为了对抗西突厥骑兵,黄明辽组建了两支特别的部队,分别是一千五百骑的具装甲骑和三千名陌刀兵。
为了组建这两支部队,黄明远通过各种方式往西域运送了数十万斤铁。而这四千多军队的消耗,更是难以想象。
战斗一开始,突厥人便全力冲击。
在个人勇武上,胡人素来轻视汉人,即使他们失败再多次。阿史那孰麾下近万骑兵,直冲隋军中军。
此时离着隋军阵前还有不到百步,隋军指挥官旗帜一摇,立刻便是万箭齐发的场面,突厥阵中一阵人仰马翻。
突厥人也知道隋军弓弩的强悍,多有准备。
胡人擅长骑射,不少人在马上与隋军对射。黄明辽在阵前布置了一列大盾,正好挡住胡人的弓箭。而弩则是远程覆盖,不受影响。
突厥人不断地落马,但阿史那孰咬着牙前冲,他很清楚,只要冲入隋军阵中,便能如屠宰牛羊一般屠杀那群隋人。
等到突厥人到了阵前,隋军向两侧撤去大盾。
大盾之后便是一排一排的拒马。这些拒马承担着迟滞胡骑速度的作用。隋军在拒马上插满了利刃,胡骑撞到拒马之上,尽皆倒毙。
在拒马之后,便是长矛阵。
隋军以阵型破敌,尤其是这种阵地战,真是隋军的最爱。手持长矛的隋军,身披重甲,用血肉之躯阻挡着胡骑的前进。
双方搅在一起,眼看胡骑在拒马、长矛兵、弩箭的连番打击下,速度终于降了下来。就在这时,中军大旗挥舞,长矛阵之后,两翼是两支陌刀兵。
陌刀兵主帅暴固,当年跟着杨义琰等人统帅丰州陌刀兵。
眼看西突厥骑兵上前,暴固一声令下,全军迈着整齐地步子向前推进,如墙一般,向胡骑的骑兵方向挤压过去。
突厥铁骑来到人前,当先一排的隋军士兵,举起手中陌刀,照着对面的胡骑便斜劈了过去。
这一刀劈过,白刃霜飞,红血星流,面前的胡骑直接人马俱碎。
正面突厥骑兵无数,三千陌刀手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