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太祚费尽心思掩藏行踪,甚至不惜将亲弟弟和上万兵马至于险地,其目的便是打隋军一个出其不意。
去年冬天,渊太祚便和乞乞买利商议出征辽东之事。
可出征容易,得胜却难。隋军实力远胜于他们,且擅长守御,像是扶余城、国内城这些大城,隋军必然会在此屯驻大量军队,守备的固若金汤。就是狂妄的乞乞买利,也没有底气攻击隋军重兵堆积的坚城。
毕竟攻城是一个拼消耗的过程,若是拼消耗,他们指定打不过隋军。
二人日夜商议,企图出奇制胜,还真让他们找到一条合适的进军之路。
二人认为,隋军固守大城,便会对一些小城失了防御。
联军可趁机趋主力直袭回跋城(今吉林省辉南县东北之辉发城镇附近),然后沿着回跋河(今辉发河)谷一路南下,直袭辽东腹地。隋军主力听闻辽东不稳,必会从扶余城一带增援。而渊太祚准备占领新城,然后在小辽水北岸的河谷之中伏击隋军,必能大败对方。
渊太祚现在还记着当初越喜地一战遇伏的事情,势必要报一箭之仇。
甚至二人还计划,若是攻击不顺,失去围歼隋军主力的机会,被迫撤退,他们便一路向东,绕道徒太山脉方向返回。
不得不说二人的这个计划大胆出奇,可执行性非常高,若是成功,必能重创隋军。
渊太祚还计划,他们现在在栗末水南驻营,回旋余地实在太小。若是趁机夺回国内城,背靠徒太山脉,再加上当地高句丽人支持,势必能以此为根据地,反击辽东。
二人可谓把计划推演的极致,只剩下最后的执行。
这一次联合出兵也算是高句丽向靺鞨人借兵,因此吸引隋军注意力这个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自是由高句丽人去做。但高句丽人也没有太吃亏,渊太祚和乞乞买利商议,以靺鞨人为前军,高句丽人为后军出兵。
渊太祚希望用靺鞨人为他们火中取栗,乞乞买利希望多抢点战利品,倒是各取所需。
渊太祚在渊建生率部南下之后,也率领部队折道向东南方向,沿着伊迷河(今饮马河)向回跋城方向而去。
数日之后,高句丽军和早已等候在此的靺鞨联军会师,组成联军。联军之中,靺鞨人四万五千人,高句丽人三万五千人,共计八万人。
双方士气高涨,人马如龙,直向回跋城而去。
回跋城其实不能算辽东一部分,因为汉人政权自始至终没有占领过这里。这里实际上高句丽在建设山城体系的时候修建的。和其他高句丽山城一样,这里依山面水,地处交通要道,位于回跋山巅和山下的台地上。地理形态险要,南、北、西三面临回跋河,一面临河谷平原,南侧为断崖,北侧为陡坡,东部略缓,以山脉为天然屏障,随山势走向修筑城墙,城分内城、中城、外城三层,可谓真正的易守难攻之地。
高句丽灭亡之后,黄明远没有精力整理辽东以北各城,因此只是传檄各城,易帜而定。后来传来高句丽人与靺鞨人联盟的消息,便有人劝黄明远将部队布防在扶余城到国内城一线,构筑防线,但为黄明远拒绝。
扶余城到国内城有六百多里的距离,若是布防得需要多少军队。处处设防,相当于处处不防。
而黄明远考虑到军队在扶余城、开原城、国内城三个方向,支援方便,还能形成一个大的包围圈,因此便没有派兵进驻回跋水附近诸城。
黄明远不是看不到回跋城的重要性,这里如同一把尖刀一样捅到了靺鞨人的腰部。但正因为位置险要,派兵少了不顶用,派兵多了又会导致兵力分散,甚至打草惊蛇,所以才一直没有大队隋军进驻这里。
回跋城守将是原来高句丽将领,等到高句丽和靺鞨联军打到城下,回跋城立刻开门投降。
城中守军不到千人,众人新降大隋不久,也没人愿做隋人的死忠。
只有大隋派驻回跋城的白山县主簿带领着五十名隋军宁死不降,节节抵抗,最后全部战死于城中。
回跋城虽然离着白山县五百里,但确实是隶属于白山县。
数十名隋军当然无法阻挡联军前进的脚步,因此乞乞买利占领回跋城之后,继续向南。从回跋城到胜捷城四百余里,靺鞨骑兵星夜疾驰,长驱直入,用了不到四天的时间赶到城下,围住了胜捷城。
隋军在此一线毫无防备,若不是有镇屯第七营奉命赶往开原,恰巧位于城外,闻讯立刻退入城中帮着城中数百隋军府兵守城,胜捷城早就被靺鞨人一鼓作气给攻破了。
安达儿也是倒霉,之前顺义军之乱时,安达儿被戴笠篷扣在军中,差点引起大乱子。虽然之后安达儿被救出,但部下已经投奔了隋人,与他离心,安达儿再不复昔日的地位。
再之后辽州总管府整顿兵马,安达儿所部被一分为二,赵仁基、韩凤带着他的一批嫡系被整编为镇屯第八营,韩凤成了统领,其部奉命调往本溪县。而安达儿只得率领宁祖这些和他离心离德的部队和李成民所部整编为镇屯第七营,调往西安平县。
镇屯第七营中,李成民是左引的旧部,本就跟他关系不大,宁祖更是相当于撕破脸。三千余人中,他能直接控制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