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刘长恭已经到了石咀山。他倒是发挥了自己的逃跑能力,一天一夜就带着这群手无寸铁的役夫逃了一百多里路。
刘长恭传回来的消息,使在石咀山转运粮草的裴矩和车骑将军王辩二人都惊呆了。之前不是说晋王大军所向睥睨,攻灭突厥大军只在旦夕了吗?怎么忽然之间就有大批的突厥人杀到灵州了。
二人不敢耽搁,马上飞报杨素。
远在回乐的杨素接到信息后也坐不住了,他一边调集灵州剩余守军迅速北上支援石咀山,自己更是率亲卫连夜向石咀山进发,这场仗得他亲自负责打。
当探马回报有大批的隋军和突厥人一同向石咀山而来时,裴矩二人还吓了一大跳。登上城头后,远远而来的“黄”字大气总算让二人放下心来。
看着带着大批缴获的黄明远回到石咀山,看将士们满身血污,旗帜破摔,再看看望不到头的俘虏,众人也知道黄明远昨夜的激战有多惨烈。
众人松了口气,心道危机总算接触,但接下来的一个消息,让裴矩和王辩差点没站立住。
有十余万突厥主力正向石咀山袭来。
十万!
突厥主力!
一旦让对方攻破石咀山,这些突厥大军就可以如入无人之境一般杀入没有多少兵马驻守的灵州。到那时,中原王朝几代人苦心经营的灵州防胡阵线就会毁于一旦,没个十年八年年,绝不可能恢复它原有的底蕴。
而且让这群人在灵州站住脚,晋王的十几万大军的后路就真的彻底断绝了。到时候,晋王大军内无粮草,外有胡人前后围堵,就是孙子、白起再世,恐怕也无能为力了。
众人不敢怠慢,当日就在石咀山整顿防线。在场之人,无论是能力、官职都以黄明远为首,自是全都依仗黄明远的安排。
这次突厥人来势汹汹,只能以防御为主。
那些逃回去的突厥人肯定会给泥利可汗报信,再想偷袭突厥人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整个贺兰山北径,自是稳守大道、扼守核心的石嘴山堡最为稳妥。
整个石咀山内,隋军大约一万两三千余人,还有数万人的青壮役夫可以抽调。黄明远命令王辩将大批的武器装备从武库内拉了出来,发放给众青壮。
而一架架车弩、床弩带着狰狞的面目,被放置在城头上。
城堡前挖的一条条壕沟蜿蜒崎岖,在其间隙设立的一座座拒马显得密密麻麻。黄明远又派人在城两侧的山顶搭建工事,企图凭险据守。
虽然战未起,城中这越来越低的气压,还是令众人紧张。这时候,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毫不疑问,有大事发生。
有机灵的在想不是晋王大军不时的捷报频传吗,怎么会让战火突然烧到灵州呢?更有人猜测晋王大军难道被击败了,昨个晚上回来的那些满身血污的军士估计就是证据。
一时间,石咀山堡内谣言四起。所有人都知道不能任凭这些谣言打击军心,但恰恰为难的是,没法将真相告诉士兵。只得一边欺瞒城内众人,一边又再次布置防守。
议事堂内。
裴矩来回踱着步子,眉头紧蹙,又止不住叹息,最后终于无计可施地说道:“我和突厥人打了二十多年的交道,比谁都清楚它们的战争潜力。突厥东至大海,西抵乌浒水(今阿姆河),幅员辽阔,带甲数十万,如何就在众人眼中,成了一个奄奄一息,任人屠戮的势力了。全军上下弥漫着一股轻敌的气氛,认为战功能唾手可得,如何能不败啊。”
黄明远此时也是无语。没想到自己竟然引来了如此大的蝴蝶效应,步迦可汗在内外逼迫下,孤注一掷的决死一击,竟然如此恐怖。
······
黄明远等人不敢停歇,为了加强石咀山堡的城防而夜以继日。这边杨素连日颠簸,到达了石咀山堡。随他一起来的还有三千灵州精骑。
有突厥欲偷袭石咀山的消息一传到他的手中,杨素凭借多年的战争经验就知道晋王大军的形势恐怕不妙,这也是他马上赶来石咀山探个究竟的原因。
好消息是黄明远将来袭的突厥人击败了,坏消息就是第二波十余万突厥人仍旧向着石咀山而来。
前者震惊人心,后者更让他愕然,心神为之一震。但杨素毕竟饱经战事,更有心机,不会在这个时候失态。
看到众人有些低落的样子,杨素说道:“怕什么,不过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要胡虏敢来,我们就让他们有来无回。”
杨素的狠辣让众人的心为之一震,勉强让众人稳住了心神。相较黄明远,这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大隋战神才是众人心中最大的依靠。杨素的出现,让众将相信,局势还没有那么糟糕。
其实这些只是精神层面的。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关键是杨素现在手上也没有多少兵力。靠着手上这些人,即使是泥利可汗来袭,大隋也能自保有余。
现在的问题是杨广大军到底怎么样了。
虽然黄明远早在第一时间就将突厥人突袭的信息传给了杨广,但现在仍旧没有消息传回。若是杨广败了,步迦可汗的几十万大军也一同拥来,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艰难时刻。
这件事,恐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