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知夏打算先熬汤底。
猪大棒子骨刀背砸断,猪脊骨砍成段,鸭肉鸡肉各半只,分别放入清水中浸泡,再沸水焯透备用,花椒用纱布包起来,
之后准备好锅,加水烧开,放入这些处理过的原料。然后加入枸杞,葱结,姜片,小枣,桂圆。之后再用大火熬制,然后转小火熬到奶白色,之后放到炉子上,然后放入要吃的食材。
“娘亲,土豆好吃。”年年道。
“好吃就多吃点。”
“那里有酱料,你们看喜欢什么,就调什么。”姜知夏指了指旁边一排小瓷碟。
年年放了些麻油,豆豉,葱花,辣椒粉。小雪不爱吃辣,直接沾了蒜末吃。
顾咏春则放了大量孜然粉。
一家人围着炉子,吃饭说话,好不自在。
顾咏春也偶尔插几句。
小雪则只看着他们笑。
“吃完了,咱们去看花灯吧。”姜知夏提议道,穿越过来这么久,她还没见过古代的中秋街市呢。
“看花灯,好棒,这是咱们中秋节第一次出去看花灯呢。”
“可不是。”
之后姜知夏带着大家去了镇上。
游客如织,十里长街,四处辉煌。
姜知夏带着年年,顾咏雪,顾咏春漫步在这人流密集的街道上。
路边,各色的花灯在夜色中绽放。手持花灯的男男女女摩肩接踵,欢声笑语,一片热闹祥和。
连路边叫卖的小贩儿,都让人觉得安心温暖。
姜知夏认真观赏者街边的花灯,有栩栩如生的金鱼灯,形象逼真的荷花灯,古朴典雅的官灯——各式各样的彩灯造型优美,装饰考究,做工精细,美不胜收。
年年走入人群中,一个人正在表演,只见那人正站在街中央,面对着围观群众,手掌往外一掰,兔形的花灯便出现在他们的眼前。
兔子的眼睛竟然闪着淡蓝色的光,那兔子的外形也栩栩如生,尤其是那双生动的眼睛,让人一看还真的以为是一只活兔。
顾咏雪则来到河边,她想放花灯。
这里人声鼎沸,小河周围都是放河灯的,有放鸳鸯的,莲花的。天上还飞着孔明灯,女子会把自己的姓名与八字放入灯中,而男子会在小河的下游去打捞。
放飞的有妙龄女子,书生,老者,妇人,她们放飞的同时也会闭上眼,双手合十放至胸前,寄予美好的愿望。
顾咏雪放了一个,寄托自己美好的心愿。
街上,桥上更是热闹非凡,有吟诗作对的,有卖艺的,还有弹琴奏歌的,好不热闹。
“猜灯谜啦!猜灯谜啦!猜中有大礼相送。”路边一个小厮叫道。
姜知夏带着年年挤进去一看,是卖花灯的铺子。
只见面前花灯林立,有八仙过海,荷花,元宝,仕女,锦鲤,梅花………各式各样的花灯。
花灯外面贴着小人儿,不同的小人儿卡纸配着不同的光晕,照出来的花样子也不同,让人眼花缭乱。
“什么灯谜啊?猜中了有什么奖励啊?”其中一人问道。
“猜对了送花灯和糕点,糕点口味任意选择。”
“这么好?那赶紧出题吧。”
“好,我说一个,春日出游人不在,谁能猜出来?”
众人听完面面相觑,顾咏雪和顾咏春听了连连摇头,“这灯谜最咱们来说,太难了,咱又不是读书人,就是认得也猜不出来。”
姜知夏抿了抿唇,脑瓜子一转,突然想到了。
年年转头看着姜知夏,“娘亲,你是不是已经猜到了?”
姜知夏点了点头道,“是三,对不对?”
“对,娘亲真聪明。”
一旁的路人好奇道,“啊,为什么是三?”
姜知夏高声道,“春字的“日”出游了,“人”也不在了,不就余下一个“三”吗?”
“对,正是三,这位小娘子猜对了,奖励花灯和糕点三份!”那小厮高声喊道。
“哇,太好啦!”
“哎。”有些路人听完懊恼的拍拍自己的脑袋,“原来如此,是我们太笨了。”
只见那小厮拿出一个鲤鱼的花灯,递了过去。
姜知夏一看,这鲤鱼的花灯,周围还有荷叶。
那荷花在灯光的照映下好像活泛起来,鲤鱼也貌似在摆尾,荷花花瓣也是从嫩黄到粉红,好看极了。
“这花灯真漂亮。”
“可不是。”
“来来来,再来,下一个看谁能猜到?”
“说啊!什么题?”
“香字少一撇,不作杳字猜!”
顾咏春略一思索,高声道,“这个简单我知道,是杏,“香”字少去“一”和“撇”,余下“杏”字。”
“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