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历史军事>白发渔樵说春秋> 第17章 周宣王短暂中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章 周宣王短暂中兴(1 / 2)

周宣王年轻有为,治国有方,不但国家治理的让人佩服,而且还娶了一个让人羡慕的王后。王后是齐国的公主,史称姜后。

姜后是齐国第八代君主齐武公的女儿,不但长的花容月貌,姿色迷人,而且遵德守礼,贤能本分。姜后小的时候,父母就专门为她请了家庭教师,严格训练她的礼仪,使得姜后言行有度,举止得体,行为从不超越礼仪。

姜后出嫁之前,齐国经历了一场内乱,时间长达几十年,引起齐国内乱的罪魁祸首就是周宣王的爷爷周夷王。为了缓和齐国和周王室的关系,才把姜后嫁给了周宣王。

当年,周夷王烹杀齐哀公以后,指定齐哀公的异母弟齐胡公继位。齐胡公是个胆小鬼,整天提心吊胆,害怕纪侯再向周夷王搬弄是非,陷害自己。后来实在受不了煎熬,干脆把国都迁到薄姑,离纪国远一点,心里才觉得踏实。

可这一举动,却惹恼了齐国人,大家本来都很痛恨纪国,看到齐胡公这么软弱,就更加气愤。齐哀公的同母弟吕山也很气愤,就在旧都营丘联络了一帮没有搬迁的人,偷偷奔向薄姑,袭杀了齐胡公,然后自立为君,史称齐献公。

齐献公继位后,又把国都迁回了营丘,并且扩建了营丘。由于营丘临近淄水,所以扩建后的都城改名为临淄。

齐献公死后,位子传给了儿子齐武公,父子俩的国君位子都没经过天子授权,也没得到天子承认,属于不合法的国君,很容易再次引起内乱。直到齐武公把闺女嫁给周宣王,国君的传承才算被承认,齐国和王室的恩怨也算是一笔勾销。

虽然姜后出嫁是件大喜事,可也有愁人的地方,那就是周宣王迷恋姜后的美色,开始赖床,不按时上班了。姜后为此忧心忡忡,生怕自己成了妹喜和妲己,被后人唾弃,于是不断规劝周宣王,要以国事为重。可周宣王正处在冲动的青春期,哪能说改就改。别看嘴上答应的挺好,就是不付诸行动。

实在没办法,姜后就想了个狠招,以退为进。趁周宣王商朝的时候,姜后写了份检讨,让侍女转交给周宣王,然后脱下华服金饰,换上百姓的粗布衣服,入住到牢里。

周宣王退朝后,迫不及待的跑到后宫,却不见姜后,只收到一份检讨书,上面写道:“自从当上王后,我就常常自责,生怕大王因为迷恋美色而无心治国,使得国威不振,江山倒退。如果这样,我宁愿自我了断,也不愿背上骂名。”

周宣王彻底慌了,一路追去牢里,当着姜后的面发誓,再不懈怠偷懒,一定会痛改前非,专心治国。并当面授权姜后为后宫最高统帅,自己去后宫也得听从指挥。在姜后的劝谏协助下,周宣王再次焕发斗志,开始勤政治国。

公元前823年,周宣王派重臣方叔去征讨楚国。自从周昭王溺水之后,楚国跟朝廷的关系就出现裂痕,时好时坏。况且楚国疆域不断向南边扩展,融入了大量蛮族,习俗和思想都开始发生变化,与中原诸侯格格不入。再加上楚国野心膨胀,对封爵严重不满,时不时就会打劫朝廷的铜矿,或者跟周边诸侯发生摩擦。

周宣王为了教训楚国,派出三千辆兵车,三万多甲兵前去征讨。楚国虽然强盛,但爵位不高,配置的兵力不多,根本不是朝廷大军的对手。方叔一战成功,再次搬空了楚国宗庙里的祭祀用品,凯旋而归。

为了防止楚国报复,周宣王派召虎去谢邑(南阳一带)开辟荒地,建造城邑,修建宗庙,造出了一个新国都,随后把申国搬迁到谢地,防守楚国。

申国早先处在秦岭以西,擅长心机谋略,曾帮周孝王安抚过西戎。之所以搬迁申国,是因为周宣王的母亲是申国的公主,让舅舅家去防守楚国,周宣王心里也踏实。

安顿好申国后,周宣王又把弟弟姬友分封到镐京东边的郑地(陕西华县东),作为王室的屏障。姬友因此在郑地立国,成了郑国的开国之君,史称郑桓公。

申国是个小国,善于依靠关系自保,为了跟王室关系更近一步,就把公主嫁给了周宣王的儿子周幽王。为了给这层关系买份保险,又把另一个公主嫁给了郑桓公的儿子郑武公。

周幽王是个早产儿,在娘胎里的时候就非常任性,不到生产日期就急着要出来。周宣王也不懂生育知识,慌忙找巫师询问征兆。巫师天生喜欢捏造,对周宣王说:“大王先别急,等生下来再说。如果是个男婴,而且身体健全,那就可能有覆国之患。如果是个残疾,那就不影响国运。”

周幽王出生后,完好无损,是个健康的男婴,周宣王想起巫师的话,觉得这是个灾祸,就想扔掉他。大夫仲山甫赶紧劝阻说:“大王到了这把年纪,还没有儿子,这本身就是亡国之患,现在有了儿子,还要扔掉,这跟亡国有什么区别?”

周宣王仔细想想,这话也对,扔不扔都是亡国之兆,干嘛还要多此一举,毁掉自己名声。于是一念之间,保住了周幽王的小命。

虽然周宣王想扔掉儿子,但并不表示他不喜欢小孩。早在周幽王出生之前,周宣王就因为喜欢小孩,导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