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讲故事讲到很晚,战士们也听到很晚,甚至叛军的士兵也都在听。
这一夜,岁月静好,看着天上的星星,听着皇帝讲故事,如果再来一壶茶水,那简直就是城里老爷们享受的生活。
第二天一大早,朱允炆上城楼查看,叛军并无攻城迹象。
可朱允炆觉得这并不是好事,朱棣肯定在憋着什么大招,现在派到城外的斥候已经被朱棣瓦解,也收不到关于叛军的消息。
朱允炆总觉得心神不宁,下午的时候,朱允炆派小宝快马加鞭,到西边的佛宁门把李景隆和五千禁卫军给招了回来。
朱棣只派兵到姚坊门和仙鹤门,并未到佛宁门。
又派传令兵到南边和西边的城门,让他们调遣多余的兵力到观音门支援。
晚上,朱允炆意外地接到了来自城外斥候的消息,这让朱允炆惊喜不已。他原以为城外的斥候已经被彻底瓦解,没想到,向阳和方铁生没了,他们手下的人,还在运作着。
传来的消息是,抓捕和杀害向阳的人,果然是纪纲。还说,叛军现在好像在等什么攻城利器,让皇上一定要小心应付。
朱允炆拿着传来的字条,他感动不已,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得来叛军的消息的,一定是冒着极大的风险。
等将来仗打完了,朱允炆一定要好好地感谢他们。
第三天,叛军仍无攻城迹象,各地支援观音门的将士也陆续赶到,观音门现在的兵力,达到了五万多人,这对一个小小的城门来说,兵力不可谓不富余。
可朱允炆仍然不放心,除了火炮,朱允炆还真不怕其他的什么攻城利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可是火炮你拿什么抵挡?
第四天早晨,朱允炆看着毫无动静的叛军大营,他都开始有点急了。
正在朱允炆疑惑之际,突然有人来报,说内城在方孝孺和一众官员的带领下,和许多老百姓一起来慰劳观音门大军。
“慰劳大军?这......”,朱允炆既高兴,又担忧。
可是来都来了,朱允炆只好率领手下众将,让所有人集结,迎接来慰劳大军的百姓和官员。
为首的正是方孝孺,后面是一众官员,再后面是百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方孝孺见到皇帝,赶紧率众人跪拜。
“各位,快快请起,方大人,快请起,各位父老乡亲,快快请起”
“皇上,听说最近将士们浴血奋战,击退叛军多次攻击,众官员很想出一份力,还有城中众多的老百姓,他们捐献了一些粮食,肉和瓜果蔬菜,来给众将士们送来”
“好好”,朱允炆看着众多的百姓,还有推来的好几车粮食和瓜果蔬菜,心中甚是感动,颇有一种后世军民鱼水情的感觉,真的能达到如此如此地步吗?朱允炆很是惊讶。
正在这时,突然集结的大军中有人兴奋地大喊:“爹,娘”,喊着就跑出了队列,和百姓中的父母相拥而去。
有了这么一出,百姓中都开始在军中东张西望,希望看到自己的儿子,或者看见自己的兄弟。
也难怪,这里很多士兵都是应天人氏,难怪老百姓会主动来慰问大军,是想来看看亲人吧?难怪,军民鱼水情,哪是那么容易的。
人之常情,朱允炆理解,可这个时间挑的,朱允炆真是一言难尽。
朱允炆回头看了一眼百姓,又看了一眼集结的士兵,除了独立团全体立正以外,没有人随便出列,其他队伍里,看见自己爹娘的士兵,早顾不得什么纪律了。
独立一团的人全是镇江人,在京城没有亲人,可是独立二团不一样,他们的前身是禁卫军,全是京城人氏。
独立二团的兵里,也来了很多的亲人,可是,独立二团的人愣是没有一个人随便出列去和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团聚。
这就是差距。
朱允炆很欣慰,把孔祥叫到了自己的身边。
“孔祥,你们二团的人,如果有亲人来看望,让他们喊报告,你同意后,可以和亲人团聚一下”
“皇上,这真的可以吗?”,孔祥问道。
“废话,独立团纪律是严,但不是没有感情,但是,二团的人没有人擅自出列,这一点做得很好”,朱允炆表扬道。
“都是皇上教导得好”
“行了,快去吧,团聚有时间限制,多长时间,你自己定,团聚也能体现咱们独立团的纪律,懂了吗?”
“懂了,皇上”
看着皇帝和孔祥一问一答,方孝孺惊讶不已,他也发现了不远处站的笔直的两支队列,和别的队伍完全不同,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皇上带出来的独立团?
独立团现在在京城中,传说甚广,几乎快被神话了。
“方博士,内城都还好吗?宫里一切都好吧?”,朱允炆看着发呆的方孝孺问道。
方孝孺还没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