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强分开以后,李忠信给封半山打了一个电话,告诉封半山立刻开车到这边来接他。
看到时间还有一些早,李忠信坐上封半山开来的奔驰车以后,便提出来回四合院那边休息一下,他觉得,等到了约定的时间,他再去赴田庆宇田老的约。
田老他们这些气象专家呢!隶属于我们中国气象局领导,是属于气象方面的研究专家。
他们这些人,算是国宝级别的人物,没有退休之前,就只专门搞研究,是气象专家组的大拿。
他们最初时候的工作呢!是拟定气象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属于技术以及管理双方面都行的人员,他们制定、发布气象工作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和规范并监督实施;承担气象行政执法和行政复议工作。
而现在他们的工作,则是组织拟订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参与政府气象防灾减灾决策,组织指导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组织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组织气象灾害防御应急管理工作;组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建设,负责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承担国家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作;负责重大活动、突发公共事件气象保障工作;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跨地区、跨部门的气象联防和重大气象保障;组织气象灾害风险普查、风险区划和风险评估工作。
说白了,他们现在的工作,主要就是气象预警和组织完成应急预案等工作。
而他们这个时候最主要的就是气象预警,这个是一种转变,也是为我们国家气象事业发展进步所做出来的一个决定。
我们都知道,气象工作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是需要很多专门研究这个的专家人员通过各种数据的计算,通过各个观测点的各种情况,结合卫星云图,结合历年来的走势,一点一点地进行推算预报。
最传统的数据是在地面或海面上通过专业人员、爱好者、自动气象站或者浮标收集的气压、气温、风速、风向、湿度等数据。
气象的专家和学者们通过这些数据汇总起来以后,按照这些数据进行计算,最后得出来气象的结论。
世界气象组织协调这些数据采集的时间,并制定标准,这些测量分每小时一次(METAR)或者每六小时一次(SYNOP)。
和传统的数据收集相比,进入八、九十年代以后,气象卫星的数据越来越重要。
气象卫星可以采集全世界的数据,它们的可见光照片可以帮助气象学家来检视云的发展,它们的红外线数据可以用来收集地面和云顶的温度。
通过监视云的发展可以收集云的边缘的风速和风向,不过由于气象卫星的精确度和分辨率还不够好,因此地面数据依然非常重要。
预报的原理也很简单,是用模型计算的原始输出,一般要经过很多次的加工处理后,才能成为天气预报。
这些处理包括使用统计学的原理来消除已知的模型中的偏差,或者参考其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调整。
随着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些气象台已经使用气象雷达、气象卫星及电子计算机等先进的探测工具和预报手段来提高气象预报的水平,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按照气象专家的说法,自六十年代中期以来,发生在全世界热带海洋上的台风,几乎没有一次逃过气象卫星的“眼睛”。
卫星云图对于监视和早期发现大型风暴、强烈的灾害性天气都有显著效用。
中国在气象预报的这个事情上,有着很强大的团队来做这个,而中央这边最牛的几位,就是田老他们几个已经退休的气象专家。
他们这些专家在前几年的时候组成了一个专家组,专门研究长期的气象以及地质灾害等等事情的预报工作。
李忠信和田老他们取得联系以后,给专家组的这些个专家配备了很多国外的先进仪器以及这个时代里面比较高等级的大型计算机。
专家组这个时候的人已经是达到了二十几个人,其中田老他们按照李忠信的要求,引进了一批专业研究气象学的高学历人才,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对于这些人进行一定时间的培训,和他们进行互补,为我们国家今后的气象事业做出来贡献。
李忠信心中十分清楚,田老他们这些个退休的老专家们,实践经验很多,对于各类的突发事件以及气象的判断有着极高的造诣,而那些个年轻的有学历,能够搞好计算机的人员,他们对于高科技的东西能够有很好的掌握,对于数据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汇编,以及各种搜索等等,都有着很好的认知。
收集整理数据什么的事情,都交给这些个年轻人来做,汇总以后的分析判断,以及对于气象研究的知识,则是由田老他们来把控,李忠信觉得,这个也算是新老研究人员的一种交接,也是经验与技术的一种碰撞。
有先进的计算机设备,有各种国外的参考文献,再加上田老这些对我们国家气象有着深入研究的老专家,李忠信相信,他们能够做出来很多的判断,对于我们国家减少灾害,对于我们国家的气象预报,都会起到很好的帮助。
正是因为这些个原因,李忠信才做出来